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论析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明确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农户享受承包经营权,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中共党史的角度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依据党的政策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阶段特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回顾,从制度层面,自然条件和社会政策因素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分析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必要性: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第三、农民非农化的必要保障,同时提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现实途径,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制度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