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

张宝歌  
【摘要】: 社会的转型必将引发社会诸要素的变革,而教育的转型也同样会引发教育诸要素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开始转型,即由原来独立的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变。近年,我国的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转型,如高师院校升格、合并和内部综合化,标志着我国高师院校正式进入转型期。但是任何一种社会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转型期引发的震动必将对其本身产生强烈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地方高师院校,长期以来一直以培养教师为其唯一功能,加之其综合化基础弱,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低等客观因素,教师教育的转型必将会对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师范性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标志,那么,教师教育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性会有哪些变化?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成为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 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教师培养的核心力量,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质量关系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而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则直接影响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教师质量,因此探讨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不仅是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定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以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对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存在问题的现状考察、成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什么是师范性、为什么加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存在什么问题、产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及如何解决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为研究线索,揭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对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育投入等方面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为探索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师范性的内涵即“培养教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师范性是一切教师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关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研究,就是关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的研究。 二是加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劳动特点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本途径,是高等学校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教师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是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理论研究不足、办学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评价降低和培养教师质量下降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教育大学化、教育产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地方高师院校自身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教育质量不高等方面。 四是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加强师范性是转型期的地方高师院校社会使命和必然选择,师范性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有:“优势定位”构建以师范教育为优势的发展战略;“特色强化”构建以突出师范性为其特色的教育内容;“分类评价”确定以教师培养不同阶段为其类别的评价标准;“政策倾斜”建立以提高教师资格培养和认证要求的制度保障;“弱势扶持”建立有利于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教育补偿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兆林 ,刘尧;地方高师院校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思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刘尧,王兆林;简论发挥地方高师院校的综合职能[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范进军;经济全球化时代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1期
4 顾成昕;地方高师院校学风建设问题探析[J];丹东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5 唐华生;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发展定位管窥[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吴旭君;;地方高师院校教学管理改革重点论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1期
7 夏炎;议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科研工作及其发展策略[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9期
8 陈天星;论地方高师院校优良校风的建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自茂;论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转型与持续竞争力的培育[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徐秀芳;地方师范院校转型的必然性和渐进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1 顾书明;;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学科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12 曹如军;;地方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互动关系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2期
13 彭振兴;;地方高师院校科研中值得重视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2年04期
14 王维波;;论地方高师院校科研开发工作的新思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5 陈小凤;论地方高师院校学报特色的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6 成长春;谈科学定位与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1期
17 张同印;地方高师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3年02期
18 紫玮;;福建省地方高师院校定位问题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9 狄利民;;试论地方高师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J];沧桑;2010年06期
20 吴治国;;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发展定位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觅;;地方高师院校学报选稿方向研究[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勇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华艳;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组织文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井超;论地方高师院校生源质量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意义[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翔;转型时期广西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侯静;地方高师院校转型中专业设置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克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蒋婷;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互动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廖颀;地方高师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8 刘艳萍;地方高师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王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人员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丁一;地方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恒博 本报记者 隋二龙;科学发展育人才[N];吉林日报;2010年
2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 高海宾 班玛县吉卡乡顶岗支教实习队 齐晓鑫 青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王锋 泽库县恰科日寄宿完小支教实习队 钱晓琳 青海师范大学班玛县实习带队教师 扎洛 达日县顶岗支教实习队 何丽;将“顶岗支教实习”工作推向深入[N];青海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宁锐 实习生 郑伟丽 启一丁;免费师范生3年后再布局[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郝文婷 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探索师资培养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康丽;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战略[N];中国教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茜 整理;为了免费师范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