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
从字面分析,“语言教师”概念可分为“语言”和“教师”。由于语言教学领域长期把“语言”的熟练度作为评判语言教师的标准,因此,传统语言教师的教育和发展主要侧重于从“语言”的角度来突出语言教师的特性,而往往忽视语言教师作为“教师”所具备的共性。本文尝试打破传统单纯“语言”理论和“语言学”理论控制第二语言教师发展的局面,结合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从建构主义视阈下阐述第二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确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实现语言教师自主、持续的专业发展。
绪论部分主要陈述本文的选题原因、国内外学者针对第二语言教师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对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教学思想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学习论和知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建构主义的相关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的教育教学观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和发展是个体通过社会交往的自主建构,这种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是支撑全文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主要探讨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第二语言教师”概念。与传统观念中单纯强调“语言”及“第二语言”概念不同,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第二语言教师”概念是以建构主义思想及教育教学观为指导来审视第二语言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角色特征。本章重点论述信念在支撑语言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评价等相关问题。
第三章首先从建构主义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认定入手,阐述第二语言教师的专业地位及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随之论文重点针对建构主义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进行解读,并结合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语言教师发展”与行为主义思想指导的“语言教师培训”进行对比,凸显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论文阐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原则。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语言技能,而是更为强调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和意识。此外,论文确定教师中心、教师反思和教师合作为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鼓励教师通过发挥自主建构的主体性,通过合作与反思实现其专业发展。
上述章节侧重于理论论述,第四章和第五章则从实践的角度探讨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论述反思在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反思、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师培养是对教师主体性的确认,是建构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一种具体模式,而论文中确定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则是理论与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论文的第六章主要探讨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在我国,英语是作为外语存在的。从语言的微观角度分析,外语教师与第二语言教师之间确实存在差异。然而,鉴于本论文是从建构主义视阈下审视第二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外语教师与第二语言教师的共性却是大于其差异性。因此,本章结合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阐述我国英语教师职前期、职初期和在职期三个阶段的专业发展实践,以期促进我国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