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协同保护肿瘤细胞的机制研究

郑胜  
【摘要】: 肿瘤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其转移是病人痛苦和致死的主要因素。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高度受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存活率对其转移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面临多种免疫攻击,成功逃逸这些攻击的肿瘤细胞才有可能完成转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以发现并杀伤肿瘤细胞,是开启其他免疫系统的关键,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对肿瘤免疫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K细胞功能的发挥经常受到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的阻碍,使得肿瘤细胞有机会逃逸杀伤。为此,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帮助肿瘤细胞逃逸NK细胞攻击的机制已经被讨论了20多年,然而两者的具体角色和协作机制仍然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用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和B16F10及淋巴瘤细胞系YAc-1,通过静止黏附、层流、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毒性杀伤等实验证明,肿瘤细胞与纤维蛋白原的黏附能力大于它与血小板的黏附能力,在较高剪切力下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很难发生。纤维蛋白原可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此过程中表达于肿瘤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β_3整合素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凝血酶存在时,纤维蛋白原可被凝集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罩。血小板被肿瘤细胞激活后可产生凝血酶,因此血小板可以与凝血酶一样帮助纤维蛋白原保护肿瘤细胞,使其免于NK细胞接触及被杀伤。水蛭素是凝血酶的特异抑制物,可以逆转血小板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在保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帮助血小板黏附到肿瘤细胞上,而血小板则通过形成凝血酶使更多的纤维蛋白原凝集在肿瘤细胞周围,它们在此过程中相互协作。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探讨了本实验室制备的化学修饰肝素对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肿瘤细胞.血小板间接黏附的阻断能力。我们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术、层流实验等手段发现,肝素及其修饰物可以干扰纤维蛋白原与表达于肿瘤细胞、血小板表面的β_3,整合素的结合,进而阻断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间接黏附。不同修饰物的阻断能力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与其不同的修饰结构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为民;张培彤;;血瘀证及活血药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概况[J];中国肿瘤;2011年07期
2 钟丽;陈艳霞;邹杰;李林;姜超;陈丽英;刘颖;张锦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的临床影像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1年08期
3 赵玉梅;张金岭;王守峰;;NK细胞比例增高的初治肝癌患者群体存在价值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年03期
4 李泽夏;刘海玲;吕辉;吴晓英;;与卵巢癌转移有关的microRNA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5 张庆飞;杨兵;;埃兹蛋白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1年09期
6 刘宇;刘保安;;胰腺癌血清Periostin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7期
7 付雪芝;周琼;陈年新;杨德兰;何晨平;刘永芳;;股骨颈病理性骨折27例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年03期
8 温秋婷;孙玉荣;李春红;刘鸿宇;柏青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11年06期
9 乔媛媛;;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9期
10 程先硕;杨之斌;殷正丰;;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年04期
11 陈净;李剑;邹农;葛昌文;周道斌;沈悌;梁智勇;;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年04期
12 战淑彩;董全文;吕振宗;王先勇;;成人风疹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6期
13 章栽良;于烽;孙建梅;韩瑞璋;;绒毛膜癌脑转移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S1期
14 刘剑辉;;外照射放疗对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15 黄元清;宋宇峰;;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1年08期
16 孙华宾;刘燕;延敏博;郭振宇;桂西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前列腺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17 孙伟;杨波;刘长虹;;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18 余少鸿;汤荣春;温小明;张继红;;不同细胞因子活化的NK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1期
19 杨晓宇;闫振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S2期
20 李燕;郝洪岭;王超;王素云;李杰;袁军;王瑞仓;杨洁;梁晋全;;多发性骨髓瘤伴大量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病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志刚;;NK细胞新理论与新型生物治疗技术[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傅瑞全;韦鹏涯;王坤;杨贵彬;;免疫口服液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傅瑞全;韦鹏涯;王坤;杨贵彬;;免疫口服液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孙乐栋;周再高;曾抗;;流式细胞仪对梅毒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孙乐栋;周再高;曾抗;;流式细胞仪对梅毒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春燕;郭坤元;姜振宇;;供者NK细胞在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学美;富宏;刘庚信;;糖尿病中医辨证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性的研究[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石永兵;沈华英;施晓松;宋楷;;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延方;陈胜梅;;葡萄糖酸锑钠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瑞军;杨亮;魏海明;田志刚;;NK细胞参与γδT细胞对结核杆菌的特异免疫应答的调节[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胜;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协同保护肿瘤细胞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邓勇;整合素α_vβ_3受体抑制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张权庚;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初步分离小鼠乳癌MA891细胞转移相关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4 刘刚;mag-2基因及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林金秀;MIM,肿瘤转移消失蛋白,促进Cortactin但抑制N-WASP介导的肌动蛋白聚合[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6 陈惠华;14-3-3 ζ与肺癌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陈兢;异种MMP-2 DNA疫苗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肿瘤转移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高华;BACP在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苏敬东;γ-干扰素调变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891转移潜能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王杰;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肺转移[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卫;锰对作业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D];南华大学;2005年
2 陈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变化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3 韩岩梅;新型NK细胞抑制性受体KLRL1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位兴辉;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对NK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5 陈波;硒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6 牛德红;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万瑶;P物质与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合龙;卵泡液中NK细胞活化与IVF结局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沈虹;T细胞亚群及Th_1/Th_2细胞因子的改变与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关系之探索[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魏丕红;不同麻醉方法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田勘;揭开肿瘤转移的秘密[N];健康报;2003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苗小芹;怎样预防肿瘤转移?[N];健康时报;2004年
3 记者 刘冬梅;全国肿瘤转移大会在津开幕[N];天津日报;2009年
4 衣晓峰;肿瘤转移能力“与生就有”[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刘栋才;恶性肿瘤转移因素[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记者 刘冬梅;控制肺癌转移扩散本市研究全国领先[N];天津日报;2009年
7 张海明;肿瘤转移有迹可循[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记者 周颖;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转移有增效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王惟恒;中药防肿瘤转移前景广阔[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潘永正;皮肤出现结节当心肿瘤转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