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分子引导下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和性能研究
【摘要】:
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是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纳米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基础。在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中,液相法,尤其是以水为溶剂的液相法因低耗、环保而备受关注。本论文以胶体与界面化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两亲分子在纳/微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组装过程中的巧妙调控作用,制备了一系列低维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自组装超结构;探讨了两亲分子在半导体纳米材料形貌调控方面的作用机理;对所合成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细致的表征;考察了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
利用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胶束的特性,以二硫化碳为硫源,在较低温度下(40或50℃),采用不同的两亲分子(PVP或SDBS)分别得到了ZnS纳米空心球和纳米管。所制备的ZnS纳米空心球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光催化性能。
利用两亲分子CTAB可以形成微乳液的特性,以溶剂热法制备了高轴径比的ZnS纳米线,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获得了纳米棒和竹叶状纳米棒形貌的ZnS。其中竹叶状的纳米棒在电子束辐照下会变成空心结构。
利用双齿配体乙二胺能够在晶体表面吸附的特性,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乙二胺,通过水热路线制备了毛线球状的六方晶相的ZnS纳米线自组装结构。由于乙二胺较强的配位能力,本方法还可以用来制备多种离子(Eu、Cd、Mn、Co)掺杂的ZnS纳米结构,掺杂后产物的形貌仍旧保持了毛线球状的自组装结构,产物的发光性能因掺杂Eu离子而有很大增强和改变。由于蓬松的ZnS自组装纳米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紫外光催化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部分掺杂产物还表现出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利用两亲分子CTAB在不同晶面具有选择性吸附的性能,以水为反应介质,分别在常规条件和水热条件下制备了松针、带、棒、毛绒花等多种形貌的PbS纳米结构以及Ag_2S纳米多面体和立方体。
利用两亲分子PVP对不同晶面具有选择性吸附的性能,通过在水溶剂中引入生物相容性的甘油共同作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PbS纳米直角立方体,产量大,重现性好,而且可以在存放了两年之久仍保持良好的形貌和单分散性。在所得到的PbS纳米立方体表面包覆一层SiO_2,可以拓宽其应用范围,而将核壳结构中的核溶解后得到了立方形的SiO_2纳米盒。
利用层状结构晶体自身强烈的生长成一维结构的特性,通过适当调控反应条件,以水为反应介质,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花状的Bi_2S_3纳米自组装结构,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Ni(OH)_2纳米带、纳米线和纳米片,煅烧后得到了多孔的NiO纳米带、纳米线和纳米片。
利用两亲分子PVP对ZnO的(0001)面的优势吸附特性,通过调节PVP的用量分别制备了由尖头纳米棒或平头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的ZnO菊花状纳米结构。利用本体系还制备了Pb、Cu、Co掺杂的ZnO纳米自组装结构,并发现掺杂离子的种类对ZnO的形貌和自组装形式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Co离子会减少自组装建筑单元的数目,在高浓度Co存在时得到的是具有三、四或者六臂的ZnO纳米自组装结构。光致发光测试表明掺杂态的ZnO纳米产物发光强度均高于未掺杂的ZnO纳米结构。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在基于胶体化学方法调控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方面,获得了以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认识:
(1)两亲分子对纳米材料制备的形貌调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往往通过形成胶束或是对不同晶面的选择性吸附来实现其形貌调控作用,另外还有利于防止纳米粒子的团聚。但两亲分子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实现的,制备体系的其他参数的协同作用不能忽视。
(2)当物质本身具有强烈的生长成一维结构的趋势时,两亲分子的形貌调控作用便不明显,而具有这种强烈的一维生长结构趋势的物质往往具有层状结构,加入体系中的两亲分子容易插入层中而不是吸附在晶体表面,因此其形貌调控作用被减弱。另外,如果体系中存在着具有强配位能力的配体时,如乙二胺,它们与纳米晶表面的金属原子发生螯合从而吸附在纳米晶表面,起到了类似于两亲分子的作用,此时少量的两亲分子的引入也不能对产物形貌起到明显的调控作用。
(3)通过控制适当的条件和设计适当的制备体系,在水相中实现各种纳米材料的多种形貌的制备是完全可能的。这就为工业批量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石璐;乔卫红;;酸碱开关两亲分子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0年11期 |
2 |
张慧心,唐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中期研究新进展[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年02期 |
3 |
吕庆,贡浩飞,刘鸣华;双头基两亲分子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年03期 |
4 |
张希;王朝;王治强;;超两亲分子:可控组装与解组装[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2期 |
5 |
于网林,赵国玺;囊泡的形成与两亲分子结构[J];化学通报;1996年06期 |
6 |
盖峥,杨威生,周维金;两亲分子聚集相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7 |
程晓红;董星;易守兵;贺池先;;T-型表面两亲分子形成的复杂纳米液晶超分子结构[J];云南化工;2010年02期 |
8 |
苑再武;李干佐;郝京诚;;水相和特殊介质中有序聚集体的结构、性质和应用(Ⅳ)——两亲分子的特殊聚集体凝胶[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4期 |
9 |
周乃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吸附层中的构象和熵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
10 |
李洪光,郝京诚,刘维民;含C_(60)球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
11 |
江龙;从LB膜到分子自组装体系——1991年第五届国际LB膜会议追记[J];化学进展;1992年01期 |
12 |
赵莉;阎云;黄建滨;;荧光探针技术在水溶液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4期 |
13 |
吴琳,钱向平,邰子厚,卞清,张进琪,朱春生;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Ⅱ)──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的自组织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10期 |
14 |
吕庆,李林,刘鸣华;双头基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的Langmuir铺展膜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2001年08期 |
15 |
焦体峰;周娟;周靖欣;李晓博;佟琦;李秋荣;;Bola型两亲分子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6 |
宋爱新,董姝丽,郝京诚,汪汉卿;NMR波谱技术在两亲分子聚集体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7 |
曹海;江建;朱雪峰;段鹏飞;刘鸣华;;以谷氨酸二乙酯为头基的Bola型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的组装:手性相互作用与膜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7期 |
18 |
郝京诚,黄建滨,徐桂英,郑利强,刘维民,H.Hoffmann;两亲分子溶液聚集体结构的冷冻刻饰电子显微镜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3年04期 |
19 |
李高峰;;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10年S2期 |
20 |
高莉宁;夏慧芸;陈华鑫;邓娟利;;荧光探针技术在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