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酚、吡啶片段Pt(Ⅱ)配合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
过渡金属铂(Pt)配合物,由于独特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使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和化学传感器、太阳能转换器、光治疗、生物系统探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化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Pt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在器件中应用,由于Pt原子较强的自旋-轨道偶合效应使单线态和三线态混合,并可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从而大幅度提高器件的效率(理论上限可达100%)。因此,科研工作者正在设计和开发具有高效率的Pt配合物。本论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一类含吡啶、苯酚片段Pt(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光电性质的关系,对于材料发光机理的探索提供理论分析和支持。对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1、运用密度泛函DFT/ UB3PW91和UB3PW91方法研究了PtQ2(其中Q=8-羟基喹啉铝)及其衍生物PtQ2Cl4(PtQ2的羟基的邻、对位引入Cl原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显示:PtQ2和PtQ2Cl4的HOMO和LUMO轨道分布相近,且与AlQ3的轨道分布是相似。PtQ2Cl4的HOMO和LUMO轨道能级比PtQ2的要低。PtQ2Cl4的带隙比PtQ2低,进而PtQ2Cl4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较PtQ2的红移。PtQ2和PtQ2Cl4都具有较小的电子重组能λi e,可以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另外,PtQ2Cl4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势,更有利于电子注入。
2、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和UB3LYP理论研究了一类含有苯酚、吡啶片段的三齿Pt(II)配合物PtLX[其中L = 6-羟基苯-2,2′-联吡啶, X=Cl (1)、F (5)、Br (6)]及其自由配体L (4)。并与Pt(pp)2 (2) [其中pp = 2-羟基苯-2-吡啶]和PtbpyCl2 (3)配合物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结果表明:
(1)三齿配合物是更好的刚性的结构,在激发时,三齿配合物1构型变化比2和3小。配合物2的吸收主要是苯酚到吡啶的电荷转移ILCT和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混合跃迁。配合物3的吸收是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和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LLCT的混合跃迁。三齿配合物1具有2和3相结合的ILCT/MLCT/LLCT吸收特征。三齿配合物1具有较大ΔE (ΔE=ΔEd-d-ΔEHOMO-LUMO),比2和3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
(2)中心金属Pt参与MLCT跃迁,同时起到了支撑骨架的作用,限制了配体部分激发态的几何弛豫。
(3)配体场强的增大能有效的增大d-d跃迁能级,进而降低非辐射跃迁的可能性。F取代的配合物5具有较大的辐射跃迁常数和较低的非辐射跃迁常数,将是一个高效的发光材料。
|
|
|
|
1 |
黄剑朎;AB_3型分子的大π键及其分子轨道[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2 |
王成云;化学中双轨道重叠对称性判据方法综述[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3 |
刘承宜,杨忠志;分子轨道成键特性的判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4 |
李夏,张小平;四氧化二氮分子的成键形式[J];化学通报;1997年02期 |
5 |
吕庆章;卢雁;王键吉;;氯化四苯基铁卟啉和氯化四全氟代苯基铁卟啉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3期 |
6 |
;简讯[J];化学通报;2008年05期 |
7 |
朱正和;;络合离子的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匹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0年02期 |
8 |
李向平;;分子轨道的差分方程法[J];化学学报;1980年04期 |
9 |
鲍时安;二茂鉄的结构及其键合作用[J];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05期 |
10 |
王天真;付克德;孙作民;;平面碳环分子SALC分子轨道简化计算[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11 |
胡旭光,李前树;多面体碳烷的分子轨道方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8期 |
12 |
李松,李前树,唐敖庆;双核钼硫原子簇顺反异构体的定域化分子轨道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8期 |
13 |
沈少波,单绍纯,黄敏明;高硅分子筛中VO~(2+)离子络合物ESR波谱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4 |
李前树,李松,唐敖庆;平面型[Cu_2Cl_6]~2-离子的定域分子轨道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08期 |
15 |
陈光巨,马兴科;B_2H_6分子中的化学键[J];化学通报;1998年06期 |
16 |
冯武锋,王春青,张磊;材料设计的发展新趋势——材料设计计算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4期 |
17 |
吕庆章;王晓钰;;比较不同基函数下氯化四苯基铁卟啉的B3LYP计算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年08期 |
18 |
张清国,金乾元,王良琛;激光染料无辐射过程的分子轨道研究——结构可动性效应的EHMO计算[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
19 |
杨捷,田安民,梁国明,鄢国森;CNF→FCN异构化反应的LMO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
20 |
杨思娅,孙承科;臭氧分子的成键特征及对性质的影响[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