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qvist型多酸衍生物的电子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有机无机杂化的功能材料
【摘要】:
通过超分子排列方法用各种有机配体设计和合成大量的结构奇特的杂化多金属氧酸盐(POMs)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加快了这类材料的发展。我们使用量子化学方法设计一些更多所谓阴阳离子盐和主客体化合物的杂化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活性的电荷磁性质并能够发生解吸附-再吸附过程。多酸可以接受或释放一定数量的电子,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充当很好的多电子传播器。这一特性可以使无机有机杂化的多酸化合物活跃在电极修饰和电催化研究中。这些基于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电学,光学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已经对有机无机杂化的功能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论文中,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时间依赖的密度泛函方法(TDDFT)对基于多酸的杂化材料的电子性质、偶极极化率、偶极距变化(Δμ)、态密度和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NLO)进行研究。
1.第一部分是对功能材料的有价值的补充,在这里,电荷转移方向通过有机配体的链长的改变而改变,六钼酸盐到有机胺的电荷转移是增加这种功能材料的NLO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原为电子受体的多酸簇变成电子供体,而有机胺作为电子受体,它们通过π共轭桥连接实现电子转移,而这种多酸作为电子供体的材料为功能化材料化学开辟了新的领域。本章对一维(D-D-A-A),二维和三维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理论设计证明有机无机杂化的多酸衍生物具有很大的NLO响应。
2.第二部分主要报道了二氮烯苯基取代的多酸化合物可调的NLO性质,并且可以提供一种新途径设计并合成基于有机无机杂化多酸衍生物的高效功能材料。含有有机配体的多酸簇改变了体系电荷转移特征,实现了功能材料的新领域。本章采用DFT方法研究二氮烯苯基取代的六钼酸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二氮烯苯基取代的作为电子供体提高了第一超极化率,NLO性质通过配体的共轭链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可以调节二氮烯苯基取代的六钼酸盐的NLO行为使之成为高效的NLO材料。
3.六钼酸盐中衍生物有机部分中三联吡啶的引入使之成为超分子化学中有效的分子前驱体。将多酸簇桥联到悬挂的三联吡啶上可以产生供受体化合物并成为潜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本章研究发现改变三联吡啶上的不同取代基可以改变体系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并为实验合成新型的功能材料提供合成方案。轨道分析表明多酸和三联吡啶的电荷转移程度在二维的有机金属/多酸杂化体系中增加。这次研究为研究三联吡啶取代的六钼酸盐的大的NLO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4.本章研究发现,有机胺取代的六钼酸盐衍生物的NLO响应可以从218.61×10~(-30) esu增加到490.10×10~(-30) esu。本章采用TDDFT方法研究了有机胺取代的六钼酸盐衍生物的偶极极化率和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具有吸电子能力的F原子的引入在调节这类有机无机杂化的多酸化合物的NLO响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化合物6[Mo6O18(NC16H8F2(CF3)2I)]2-的静态二阶极化率(βvec)达到490.10×10~(-30) esu。因此我们研究的体系可以成为很好的NLO可控的光学材料。对βvec的主要贡献分析显示沿着z轴从多酸到有机配体的电荷转移由于末端苯环上F原子的加入而提高,并且电荷转移从头部的多酸向末端的氟化的苯环移动。计算的βvec值可以通过在有机胺基团末端的苯环上引入不同的卤素原子进行调节。此外,两个三氟甲基在有机胺末端苯环上I原子两侧的取代极大影响了体系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并且使从多酸到有机胺配体的电荷转移随之增加。不同卤素原子的取代给体系的NLO响应的改变带来连锁反应。由于末端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加,体系1到6的NLO响应按照以下顺序增加:CH3 (1) F (2) Cl (3) Br (4) I (5) CF3 (6)。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连锁反应去增大电子受体的能力从而提高对体系NLO响应的影响程度。因此,本章的研究为调节有机胺取代的六钼酸盐的NLO性质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
5.三联吡啶取代的六钼酸盐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可以从体系1的886.55×10~(-30) esu增大到体系7的4622.92×10~(-30) esu。本章采用TDDFT方法对三联吡啶取代的六钼酸盐衍生物的偶极极化率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量子力学计算发现体系7[Mo_6O_(18)(N_4C_(25)H_(14)(CF_3)_2 (CN)_2)]~(2-)在所有体系中的NLO响应最大。吸电子基团(F, Cl, Br, I, CF3和CN)在三联吡啶末端的引入使电荷转移沿着z轴从多酸簇向三联吡啶转移,从而导致体系7产生更有效的二阶NLO响应。通过取代而造成分子组成上的微小改变却能够导致NLO上极不相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蝴蝶反应。
6.本章采用DFT方法研究了钒硅酸盐[Si8V14O50]12-以及相关离子,并对杂原子GeIV, PV, AsV和SiIV的变化对体系的电子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GeIV,AsV和PV取代SiIV为实验合成其他的类似钒硅酸盐,钒锗酸盐,钒磷酸盐和钒砷酸盐以及他们的杂多阴离子衍生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
|
|
1 |
卫航;张荣红;袁波;杨帆;李权;赵可清;;8-羟基喹啉银(铂)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与非线性光学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2 |
陈敏娥;甘雄;李茂莲;;Keggin型多阴离子[XW_(12)O_(40)]~(n-)(X=Si,Ge,P,As)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世界;2009年10期 |
3 |
游晓莉;徐布一;李权;赵可清;;噻唑类生色分子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4 |
杨永;张巧;田付阳;;密度泛函理论对一类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
5 |
朱玉兰;尹起范;马奎蓉;曹丽;荆晓;仲慧;;9-[(4,5-二硫十六烷基)-1,3-二硫环戊烯-2-亚基]-10(9H)-蒽酮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10年06期 |
6 |
孙秀欣;刘艳;赵海波;孙世玲;刘春光;仇永清;;含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7 |
刘彩萍;刘萍;吴克琛;;有机及金属有机苯乙炔树状分子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
8 |
阮文;;NaB_5H_n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李玉琼;陈建华;陈晔;郭进;;杂质对黄铁矿电子性质及反应活性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8期 |
10 |
张秀荣;康张李;李扬;;W_nC~(0,±)(n=1,…,6)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计算物理;2011年04期 |
11 |
王东来;顾惠敏;沈洪涛;翟玉春;;异质富勒烯C_(44)X_6(X=N,B)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
12 |
杨宝华;张爱华;;平面酞菁聚合物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3 |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史丽丽;赵亮;;单壁碳纳米管内包合有机小分子(乙炔、乙烯和乙烷)结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
14 |
张秀荣;高从花;刘小芳;;Mg_xNi_y(x+y≤5)合金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5 |
雷雪玲;祝恒江;王先明;罗有华;;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Zr_nB(n=1-13)团簇的结构及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9期 |
16 |
孙秀云,谭克,颜力楷,冯静东,关威,苏忠民;Keggin型杂多阴离子α-[AlW_9Mo_3O_(40)]~(5-)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7 |
石绍庆;杨国春;窦卓;苏忠民;;[M_6O_m(C_(25)N_4H_(18))_n]~(2-)(M=W,Mo;n=1,2;m=17,18)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18 |
麻娜娜;仇永清;孙世玲;刘春光;樊敏;苏忠民;;系列金化合物[X-{Au(PMe_3)}_2]的结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8期 |
19 |
赵波,周志华;2H-苯并吡喃-2-酮类化合物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20 |
秦春生,杨国春,苏忠民,朱玉兰,周子彦;呋喃同系物C_4H_4X(X=O,S,Se,Te)非线性光学性质的TDDFT-SOS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