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中微量碘含量测定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
碘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维持脑垂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人体长期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等。分析和研究不同生物样品特别是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碘元素的含量,推断人体从食物中碘的摄入量,对确定合理碘的需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碘的化学特征不稳定,是较难检测的元素之一。由于生物材料中碘的含量很低,化学成分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和干扰成分多,因此建立一种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快速、灵敏的微量碘测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微量碘的检测一般采用手工方法,这种方法因难以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导致测定结果不稳定,实验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及碘的污染问题也是分析准确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和建立顺序注射催化分光光度微量碘仪器分析方法,消除手工检测的人为局限,用以检测不同来源生物样品中碘的含量,为目前加碘食盐浓度的调整和碘营养监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顺序注射溶液配送原理,应用程控注射泵方案推动载液和试剂,设计微量碘分析仪器。采用自行研制的16孔程控选择阀,实现顺序注射进样、流动配送、停留稳定和停留检测的自动化成,建立了顺序注射微量碘检测方法。其特点是测定条件稳定、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可准确快速检测生物材料中的微量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方法线性范围为15~600μg/L,检出限为5.01μg/L(n=11),回收率为94.1%~105.1%。对国家标准参考物质(GBW09109和GBW09110)的测定结果在给定的标准值范围内。
应用本仪器及方法检测了不同来源的生物样品中碘的含量。检测的哈尔滨市售27种食物样品(肉蛋、粮食、蔬菜和水果等)中碘含量在10~2000μg/kg不等,其中鲜海带含碘量最高为2424.2μg/kg,肉蛋高于粮食,蔬菜水果含碘量较低。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人们日常生活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判断目前哈尔滨市区人群每天碘的摄入总量,略高于国际组织对碘需要量的推荐标准(150μg/d),主要是从盐中摄入的碘浓度(35±15mg/kg)大于从各种食物中摄入碘的总量。建议居民应适量减少碘盐的摄入,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碘盐浓度,有助于将碘的摄入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本实验检测了哈尔滨市部分育龄妇女、孕妇和学龄儿童的尿样,食用盐样和饮用水样。尿碘范围在70-370μg/L之间,统计学分析育龄妇女与孕妇的尿碘及孕妇与学龄儿童的尿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孕妇与育龄妇女的尿碘水平普遍比学龄儿童低。调查结果判断部分孕妇的碘营养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孕妇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应重点加强此部分人群的碘营养监测与保健工作。检测的食用碘盐浓度为31.2mg/kg,饮用水碘浓度为5.6μg/L。
本实验检测了海藻中的生物碘含量,研究海藻在不同的浸溶条件下碘的溶出情况。在浸泡海带的过程中,浸溶出的海带碘量与浸溶时间的长短、浸溶水量、浸溶温度及浸溶液的酸碱度均有一定的关系,而浸溶时间与浸溶温度影响最为显著。建议可利用海藻碘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碘源,通过在土壤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使用,放大环境中碘的含量,达到提高作物碘含量的目的,使碘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转移成为可能,探寻更为高效、安全的人体自然补碘新途径。
|
|
|
|
1 |
陈旭伟,范世华,王世立;大气中SO_2顺序注射光度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5期 |
2 |
唐希灿;石其贤;俞月桂;梁尤毅;;生物样品中~(14)C 的氧瓶燃烧测定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79年05期 |
3 |
蔡继炯;;生物样品离子刻蚀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5年03期 |
4 |
蔡继炯;;新鲜生物样品扫描电镜低压观察技术[J];生物学通报;1986年02期 |
5 |
张雅坤,边晓燕,王丽英;扫描电镜生物样品表面双重导电处理方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6 |
王毅,徐欣,刘立新;生物样品X射线微区分析样品制备技术分析[J];植物学通报;1994年S1期 |
7 |
王连方,李菁,张玲;生物样品活性巯基测定法[J];地方病通报;1999年04期 |
8 |
杨玲;到大海去寻找新药[J];大自然探索;2001年02期 |
9 |
杨瑞瑛;现代核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1年03期 |
10 |
孟素玲;陈令娟;卫敬生;;热解-金丝富集法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汞[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
11 |
;氧瓶燃烧法制备~3H生物样品[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79年02期 |
12 |
管汀鹭;惠虎雄;;光学衍射技术分析生物样品的电镜照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0年06期 |
13 |
王新洲;烃类类型及其生物成因的探讨——生物样品模拟热解试验[J];石油实验地质;1982年03期 |
14 |
杨果,干德全,杭振镳;应用国产环氧树脂618的电镜生物样品快速包埋法[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2期 |
15 |
范文标
,张永平
,周华,沈致萍,胡真;静态离子交换—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微量铬[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16 |
林钧安;;昆虫样品离子浅射镀膜适宜厚度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6年03期 |
17 |
董光军,初昭峤,谢家仪;真菌的冷冻扫描电镜观察[J];微生物学通报;1987年01期 |
18 |
陆晓虹,丁益,王新昌;一种高灵敏度的快速凝胶电泳[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19 |
张兰年,程务本;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食物及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综合介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9年04期 |
20 |
弭忠祥;赵小钒;;四氧化锇(OsO_4)固定剂的二次利用[J];电子显微学报;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