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来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共同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展开一系列具有长远性、根本性以及开创性的工作,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中从实践到认识产生了转折性、历史性、全局性转变。十九大会议又一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环境保护和坚持资源节约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核心之一。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压力重重、负重前行的重要时期,也到了有能力有条件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面对资源紧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严重污染的严峻形势,需要重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治理、加大力度、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近些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由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过度开采,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林区单位积蓄量相对建国初期下降了50%以上。因此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经济转型,对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同时,推动吉林省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是站在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引领新常态的高度上,针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战略计划。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发展深受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在促进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方面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在未来发展中承担着维护东北生态安全重大使命,承担着兴边、固防、富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职能。本文将财政政策要素纳入到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进程中,研究财政政策在吉林省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力求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提出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建议。本文将从吉林省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各县市经济发展层面、生态协调层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方法,探索长白山生态功能区财政支持规模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效应,从生态保持、经济发展两个维度探索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探索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