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

马长山  
【摘要】:法治在根本上呈现了一种伸张自由、平等、正义与权利精神的秩序化、总体性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而它所承载的深层法治理念和价值关怀,则根植于私法文化精神的丰厚底蕴之上,根植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化演进的社会进程之中,进而也就根植于现代性的历史脉动和变革超越之中。 现代性则意味着与传统相区别的总体性的生活图景、文化境遇和生存状态,它基本上意指启蒙运动以来以现代化为动力和指标,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观念,以自由和进步为根本性价值,以法律和科层制等理性化秩序为制度原则的生活方式、信念和态度,从而构成了一种超越给定性存在,实现自由自觉性实践活动的主流文化。 现代性运动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其主旋律展现着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与国家的二元化进程。因此,市民社会的兴起也就意味着现代性的萌动,它展现了差异性、多样性、自由自主性的私人生活领域和活动空间,促动了现代法治信仰和私法文化精神的形成。然而,现代性的当代困境、危机和超越倾向,也对私法文化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变塑作用和影响,并决定了私法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型。即从形式理性到实质理性、从“身份—契约”到“契约—身份”、从“理性经济人”到“现实社会人”、从权利自由到权利限制。这种转向反映了现代性的理性建构、自由精神、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关系的当代困境,体现了主体性反抗、自由平等诉求、市民社会多元自主化主张的当代涌动,最终还是力图冲破理性“霸权”和社会异化,实现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弘扬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 现代性所遇到的忧患和困境,并不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精 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亩布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可口局亩币布亩声亩亩声亩茸亩亩百亩亩亩亩亩.面画面面蔺面面面困.口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画口面画面面面画画画面面画面面画面面画面面口面面面面面亩面面 神本身的错,而是其异化发展的错。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抗和解 构,根本上也是在对现代性进行修补和纠偏。可见,现代性面临着终结 与重建的双重使命,正是基于这种双重使命,现代性的市民社会与国家 关系也发生了变革和超越倾向,相应地,私法文化精神也就实现了法律 理性的重建和自由精神的重塑。 中国市民社会面临着儒化倾向和局限与超越并存的复杂境地,并具 有较为浓重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法治理念和私法文化精神严重贫 痔,这就加剧了中国法治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中国就应在“反 思现代性”理念的关怀下,建立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 积极培育私法文化精神,形成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利权威与私法秩序, 从而推进法治国家的早日建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论纲[J];法学论坛;2004年04期
2 马长山;现代性反思、重建与中国的私法精神培育[J];法治论丛;2005年02期
3 王晓林;;现代化不能拒斥现代性——兼论应对西方后现代社会思潮的挑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晓东;;试论现阶段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基本现状及其困境[J];理论探讨;2011年02期
5 闫晓英;;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对文化变革的影响[J];理论界;2006年12期
6 陈用芳;;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7 马长山;现代性反思境遇下的私法文化精神重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8 张为志;;对马克斯·韦伯“契约社会”思想的解读[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9 屠文淑;;建国初期归国知识分子政治心理管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闫晓英;;试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2 马镇;;沧浪之水——读楚辞《渔父》有感[J];前进论坛;2008年11期
13 李雪;;赣文化的解读与弘扬[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14 吕艳利;;法律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比较考察[J];研究生法学;1996年04期
15 卜安淳;;现代性与犯罪防控[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16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7 刘晓虹;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的辩证法[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9期
18 彼得·贝尔哈兹,郇建立;解读鲍曼的社会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
19 吴晓黎;民族志与现代性故事——以罗香凝《另类现代性——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性别渴望》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20 戴星;;文化不是快速产出的产业[J];北京观察;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周传家;;京剧呼唤新的文化精神[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梁归智;;浪子风流——《水浒传》与元曲文化精神脉络考索[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咏;;试论转型期应倡导的当代文化精神[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中杰;;上海的文化精神(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跃;语文教材文化建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敬源;网络恶搞文化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泽明;哲学与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伟;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善用与创新[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5 吴瑕;《世说新语》的文化精神新论[D];江南大学;2009年
6 王晶;生活家园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姜晓丽;瑶族村寨中的育儿习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建松;充实完善“清明文化”,别让清明节变成“扫墓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沈箐;用兵团文化精神陶冶学生情操[N];兵团日报(汉);2009年
3 杜浩;文化人应做发现文化病灶的医生[N];邯郸日报;2011年
4 省社科联主席、西北政法学院教授 赵馥洁;弘扬传统精华: 借鉴“盛世”文化精神[N];陕西日报;2005年
5 项立刚黄海;用文化精神化解企业和员工的压力[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李国兴;弘扬闽南商旅文化精神[N];福建日报;2007年
7 梅岱;看文化和文化的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郑丽虹;富裕了更要找回文化精神[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许大昕;大文化视野下的城市景观[N];云南日报;2006年
10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