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YM-03产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其粗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摘要】:
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DYM-03为出发菌株诱变选育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的研究工作,同时又对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HDYM-03的粗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HDYM-03是由黑龙江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从温水沤麻液中分离选育出来的,所产甘露聚糖酶活力达5122U/mL。以HDYM-03为原始出发菌株,先后选择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亚硝基胍+紫外线(NTG + UV)、硫酸二已酯(DES)四种不同的理化因子进行诱变处理,在最佳诱变剂量条件下,通过对以上四种理化因子诱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亚硝基胍(NTG)诱变是诱变选育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最佳诱变方法,随后以亚硝基胍(NTG)单因子诱变出发菌株HDYM-03所得到的优良突变株N10-46为出发菌株进行又一轮NTG诱变,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测定甘露聚糖酶活力复筛,最终成功筛选得到一株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编号为:N10-46-85,该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所产甘露聚糖酶活力达11651 U/mL。
对HDYM-03所产碱性β-甘露聚糖酶粗酶液性质的初步研究显示:酶热稳定较好(50℃),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pH10.0-11.0之间最为稳定(剩余相对酶活在80%以上),大多数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
本研究在甘露聚糖酶的粗酶生产、亚麻生物脱胶工艺的完善、沤麻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
1 |
王雁萍;段宇珩;许平辉;秦广雍;霍裕平;;低能离子注入在CGTase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J];工业微生物;2006年01期 |
2 |
余丽霞;李文建;董喜存;周利斌;马爽;;离子束生物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同位素;2008年04期 |
3 |
陈凤莲;方桂珍;许世玉;;黑曲霉诱变方法比较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
4 |
王培英,翁秀英,王彬如,郭玉虹;大豆诱变育种研究四十年[J];激光生物学报;1998年03期 |
5 |
徐柳,邹方东,王忠彦,胡永松;高产胞外植酸酶酵母菌的选育[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
6 |
贾啸静;;微生物药物产生茵诱变育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7 |
卫军;王建民;宋德贵;;环孢菌素A产生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8 |
姜岷;陈可泉;蔡婷;吴昊;韦萍;;超高静压在琥珀酸生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4期 |
9 |
李明南,唐月薇,周昭然,徐维东;产核黄素阿舒假囊酵母的诱变效果及添加小米、肌醇的增产效果[J];微生物学通报;1988年04期 |
10 |
于良斌,张广彬,宋福金;水稻卫星搭载诱变育种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S1期 |
11 |
贾红华,周华,韦萍;微波诱变育种研究及应用进展[J];工业微生物;2003年02期 |
12 |
汪世华,杨燕凌,胡开辉,彭利民,周林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3 |
王岁楼;吴晓宗;郝莉花;孙君社;;高静水压对产β-胡萝卜素粘红酵母的诱变效应[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
14 |
李宁;贾英民;祝彦忠;;黑曲霉乳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5期 |
15 |
郄丽萍;张玉莲;陈丽华;代明伟;;美伐他汀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J];河北化工;2007年04期 |
16 |
王铁钢;罗晖;于慧敏;杨慧芬;沈忠耀;;产腈水解酶菌株的诱变及培养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07年01期 |
17 |
周盛;李家洲;;通过改变代谢途径选育赖氨酸生产菌株[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8 |
胡冰;;Genome Shuffling技术原理及其在菌种改良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
19 |
赵春燕;孟晓曦;刘长江;;脉冲强光诱变选育Nisin高产菌株[J];食品科技;2010年08期 |
20 |
万中义;吴顺清;朱海云;吴昊;闵勇;方北松;陈华;王开梅;杨自文;;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