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摘要】:
通过改性的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合成了二种不同尺寸的二氧化钛粒子,将这两种二氧化钛粒子与商用的P25二氧化钛混合,制备了一种具有亚微米尺寸二氧化钛粒子,称为三元包裹型球状二氧化钛(Ternary-encapsulated spherical TiO2, TES-TiO2)。将制备的TES-TiO2通过阴极电泳沉积技术沉积在纳米晶介孔二氧化钛(Mesoporous TiO2, Meso-TiO2)涂敷的掺氟的氧化锡导电玻璃(Fluorine-doped SnO2 glass, FTO)上制备了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双层二氧化钛电极。与双层Meso-TiO2/P25电极相比,基于Meso-TiO2/TES-TiO2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6.49%,比Meso-TiO2/P25电极的5.94%提高了9.3%。制备的双层Meso-TiO2/TES-TiO2电极在高温煅烧时,同时引入高压电场(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 HVEF)进行辅助晶化。结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6.49%变到7.05%进一步提高了8.6%。明显地,与通常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20纳米左右的二氧化钛粒子相比,制备的具有亚微米尺寸、疏松多孔的TES-Ti02不仅增加了光散射效应,同时促进了分子染料的吸附和电解质的扩散。再者,HVEF的引入提供了更好的二氧化钛粒子之间的连接,使得电子在二氧化钛中更容易转输,避免了电荷的复合。
本论文中第一次报道了使用美人蕉、串红和龙葵提取液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的研究。通过使用美人蕉、串红、都柿和龙葵作为敏化剂组装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0.29%,0.26%,0.13%和0.31%。我们用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研究了这四种天然染料的分子结构和光学吸收,用电化学阻抗光谱分析了电池内部界面的阻抗。结果表明在以都柿为光敏剂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界面处存在较高的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