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N,O配体过渡金属MOFs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摘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含N、O配体和过渡金属组成的MOFs的合成条件和方法、结构特点、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能。主要使用芳香多羧酸和氮杂环配体(即均苯三甲酸(H_3btc)、间苯二甲酸(H2ipa)、均苯四甲酸、N, N-二(2-吡啶)均苯四甲酸酰亚胺(ppt),2, 4, 6 -三(4-吡啶)-1, 3, 5-三嗪(tpt)等)作为O、N源,通过溶剂热法,与过渡金属(Ni, Mn, Cd, Cu等)自组装成结构独特的MOFs化合物。
成功合成两种有机配体:ppt和tpt。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六个化合物: [Ni(H_2btc)(Hbtc)(tpt)(H_3O)](1),[Mn(tpt)(ipa)](2),[Ni(C_(10)H_2O_8)0.5(H_2O)2]·2H_2O(3),[Cd(C_(10)H_2O_8)0.5(H_2O)3](4) , [Cu(C_9H_4O_6)(H_2O)3](5) , [Cd3(C9H3O6)2(H_2O)9]·2H_2O (6),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中的有机配体是混合配体,而化合物3~6的有机配体是单一配体。化合物1中存在η1和η2两种配位形式的均苯三甲酸,η2配位形式的均苯三甲酸将由Ni和tpt配位构筑的螺旋链连接成为二维层状结构,而η1配位的均苯三甲酸只起对螺旋链进行修饰作用;化合物2中,Mn原子将tpt配体连接成为zigzag链,同时,Mn原子与间苯二甲酸配位,形成了两条互相垂直的一维直链,因此,Mn原子将这三条沿着不同方向的一维链构成三维网络结构;化合物3是由Ni原子和均苯四甲酸配位形成的一个三维网络结构,其结构具有一维矩形孔道;化合物4中Cd原子与均苯四甲酸配位,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两个不同尺寸孔穴的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5中,Cu和均苯三甲酸配位形成一条zigzag链,又通过氢键的作用,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6是一个由五配位和六配位的Cd原子交替与均苯三甲酸配位所构成的具有菱形孔穴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六个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其中化合物2的热稳定性最好;化合物1,3,5在近紫外区有荧光,化合物2具有蓝色荧光,而化合物4和6具有紫色荧光。
|
|
|
|
1 |
谢復新,田玉鹏,许志强,倪诗圣;单N-乙酸取代N_2O_2大环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4年02期 |
2 |
李淑兰;刘德信;崔学桂;李晓燕;孙宏建;;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年04期 |
3 |
常旭;韩士田;刘彦钦;王涛;;N-酰化-α-氨基酸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9年01期 |
4 |
赵国良;施霞;张均平;刘建风;咸会朵;邵邻相;;2-苯基-4-硒唑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10期 |
5 |
谢海泉;党元林;卓立宏;;过渡金属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7年03期 |
6 |
戚冠发,林洪宾;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键合与结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7 |
彭文庆,袁国卿;过渡金属助剂对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影响[J];分子催化;1996年06期 |
8 |
龚钰秋
,姜美春
,夏世华;金(Ⅲ)与混合中性氧配体配位作用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8年04期 |
9 |
范宝臣,金松春,沈琪,林永华;中性Ⅱ配体稀土有机配合物Sm(η~6(CH_3)_2C_6H_4)(η~2AlCl_4)_3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科学通报;1990年17期 |
10 |
纪竹生,刘买利,胡继明;药物配体与生物大分子受体相互作用核磁共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4年11期 |
11 |
陈明华;张国义;;制备不对称有机合成催化剂配体的金属有机化合物[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
12 |
庄蟾芬;过渡金属有机物的合成介绍(Ⅰ)[J];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
13 |
袁继兵,李嘉航,梁万里,苏树江,石建新,龚孟濂;含有不同结构第二配体的铕(Ⅲ)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5期 |
14 |
倪春林,许登清,姚中荣,王静秋,秦子斌;单甘氨酸取代四苯基卟啉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J];化学试剂;1997年03期 |
15 |
张汉青;路建美;马潇;陶永新;;含吲哚基新配体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
16 |
张丽影;刘巨涛;赵晓菁;池成;范圣第;;以1,10-邻菲罗啉为基体的新型配体研究进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7 |
钱莉民,J.诺德格林,崔启良,罗薇,金明星,丁大军;过渡金属富勒烯化合物V_xC_(60)的Raman光谱[J];光散射学报;2000年02期 |
18 |
陈春龙,苏成勇,康北笙;含2-苯并咪唑类配体及其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配位形式的研究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9 |
袁继兵,李嘉航,梁万里,苏树江,石建新,龚孟濂;三种新的铕(III)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22期 |
20 |
周莲;过渡金属卤化物的QSPR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