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研制

赵亮  
【摘要】:油田中开采的石油呈粘稠状,在低温下极易冻结从而堵塞油管,因此在其输送过程中必须对输油管线采取伴热措施。本文中所研究的大庆石化输油管道伴热线位于我国东北严寒地区,该地区冬季气温极低且持续出现-30℃的低温天气的情况时常发生,因而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管线能否及时伴热是保证管道正常输送的关键因素,目前通常采用的伴热方式主要是高温蒸汽与高温燃气水套炉伴热,而考核该伴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是温度。 目前对于伴热线管道检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现场检测各管线温度,然而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量庞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因此在冬季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势必会成为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条件下安装一套通信可靠、运行稳定、采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实时温度监测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针对大庆石化炼油厂内输油管道伴热线研制的一套远程温度监测系统。根据炼油厂内的实际情况,在比较了现有的几种典型的通讯方式和通讯协议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光纤网络通讯方案。对于系统的下位机部分,通过温度传感器与研华智能采集模块完成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研究了ZigBee通讯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其各层协议结构及帧结构的工作原理,通过对S02系列ZigBee通讯模块的设置与调试,实现了基于ZigBee通讯技术的远端数据采集与传输。确定了光纤通讯网络的架构以及网络通讯所必须的硬件设备,并完成了对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选用以及设备间通讯的调试,采用基于WEB的工业组态软件实现了该温度监测系统远程监测的目的。对于系统的上位机监测部分,通过对软件的需求及功能分析,在基于Advantech WebAccess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心监测软件。实现了温湿度等参数实时监测、远程摄像监测、越限报警、数据记录和查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并设计了另客户满意的监控界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表明,系统通信稳定,传输速度快,操作简便,数据可靠,运行正常,可以满足伴热线管道温度监测的需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师恩培,乔威;一种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和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DeltaTRAK:使DC冻藏库房实现无线远程温度监测[J];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04期
3 邬春明;齐海星;;基于GPRS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6期
4 张宏伟;王新环;张伟;周飞;;基于TC35i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7年03期
5 袁晓莉,徐爱均;基于μC/OS-II和TCP/IP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5年05期
6 陈新,李磊,许克滨;基于LonWorks技术的远程温度监测节点设计[J];电气应用;2005年11期
7 魏玉宾;王哲;刘统玉;李淑娟;王昌;;光纤光栅温度监测仪在变压器热点远程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08年06期
8 魏振春;韩江洪;冯琳;石小兰;李正荣;;基于嵌入式IPv6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9 袁立;田亮;阳质量;顾亚雄;;基于GSM网络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4期
10 英雨,胡明亮,王仲鸿,许沛丰;±20 Mvar STATCOM远程监测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3期
11 佟德纯;工程机械诊断技术讲座——第十二讲 工程机械远程监测诊断技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1年12期
12 邵祥兵,盛党红;基于PSTN环保远程监测技术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12期
13 韩国生;;广播信号的远程监测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2期
14 肖成林;王银坤;;用计算机对矿井现场和远程监测[J];电气自动化;1994年01期
15 赵燕坤;电能质量的远程监测[J];华北电力技术;1999年04期
16 胥永刚,董丽静,杜远,何正嘉;分布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年02期
17 赵冰竹,吕德臣;集中供热微机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8 李建,徐璧华;基于Web技术的远程监测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06期
19 周强,许世范;网上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3年01期
20 Veli Erkki LUMME ,梅思;采集和比较机器状态数据的一种新方法(上)[J];中国设备工程;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继平;;煤炭产量远程监测与防作弊技术与系统[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友荣;谢民;吕勇;;湘钢高线轧机精轧机组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3 王奉涛;李海峰;张亮;宋鲁涛;;高速齿轮箱性能检测系统的研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慧宇;彭苗;刘金山;臧润清;;超市制冷系统集中控制与远程监测[A];中国制冷学会第十七次团体会员大会暨第五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贾志成;胡仲翔;时小军;;基于LabVIEW平台的加工中心远程监测与维修指导技术[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志刚;张来斌;王朝晖;梁伟;;基于多线程技术的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研究[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佳颖;应启戛;;基于虚拟技术的颗粒物浓度远程监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学术年会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帆;刘刚;刘春红;;基于WEB和GPRS的温室远程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茂龙;吴超;吕超兵;张季超;;广州外国语学校首期软基处理工程检测与监测[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刘晓皙;付继华;王建军;;地震动数据采集模块及其在灾情远程监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华;电力塔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马骏骁;科学仪器工作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世华;光纤孤子传播的自相似性和通讯限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贤;面向智能水电站的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卢文冰;用于电机群远程监控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周建庭;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远程监测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卓仲畅;长周期和取样光纤光栅制作及其在光纤陀螺和光纤放大器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邓宏贵;可拓理论与关联分析及其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9 邹秋滢;温室小气候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10 仲元昌;基于智能传感器阵列的大型风洞机组振动监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亮;基于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廖临光;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贺金鑫;基于COM的雷电防护装置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庆荣;天然气计量管理与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熊志金;基于ARM的嵌入式电力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莎;小电流电网单相接地选线中远程监测与仿真再现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陈雷;基于无线网络的挖泥船机械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曹小华;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集装箱装卸桥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姜华;无绝缘自动闭塞故障诊断及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徐泽宇;基于GSM网络的有害气体远程多点监测系统[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永辉;正定公司远程监测错避峰企业[N];华北电力报;2011年
2 朱丽华 张全乐;电梯远程监测 省心+省薪[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通讯员 于晓颖;技压群雄 勇攀高峰[N];中华建筑报;2011年
4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牛东儒;陕鼓:远程监测深度嫁接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N];人民邮电;2009年
5 信永华 李晓刚;足不出户管电网[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小路;光纤通讯业明年复苏[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7 通讯员 王东梅 记者 田军;山西通信:助力远程监测煤矿安全系统[N];人民邮电;2003年
8 长飞;长飞小外径光纤助力通信应用[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记者 李现文 通讯员 何国兴 熊大军;山东:“三网一遥”远程监测地质环境[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山谷;构建远程监测平台 陕鼓推动服务战略转型[N];中国工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