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及其测量能力研究

吴昌力  
【摘要】:大气层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保证,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延伸,以及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人类已开始部署天基系统对整个大气层进行测量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大气背景信息的研究,为进行在背景信息中识别目标计划以及系统设计积累经验。本文对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及其测量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大气背景测量光学系统的性能及特点,并对大气背景特征以及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接着,以美国用于大气背景测量的MSTI-3多通道光学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1)论证了光学系统特性参数;(2)分析了光学系统各个通道特点及主要作用;(3)利用ZEMAX软件模拟了各个通道光学系统,并对成像质量进行了评价;(4)对中波红外通道和短波红外通道热焦点飘移进行了计算,并对该系统采用的热补偿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5)结合探测器性能,对多通道光学系统各个通道进行了信噪比计算以全面评价系统总体测量能力;(6)利用杂散辐射分析软件Tracepro建立了光机模型并对光学系统进行了杂散辐射分析。主要分析了锥状挡光板和视场光栏对视场外光线的抑制作用,以及中波4.21~4.43μm波段机械结构内壁自身辐射对测量能力的影响,验证了红外通道采用新型冷光栏和分段制冷的好处。 论文最后根据复消色差理论,对MSTI-3可见近红外通道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该通道MTF接近衍射限,成像质量更好;又根据信噪比要求,重新给出了光学系统指标参数,并进行了多通道光学系统设计和公差分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卫涛;闫亚东;张敏;何俊华;程蕾;;公共诊断搭载平台双CCD交汇瞄准系统[J];应用光学;2011年04期
2 王亚伟;王先凯;尚学府;卜敏;田相龙;姜守望;;生物细胞亚类识别多维光学传感光路优化设计[J];激光杂志;2011年04期
3 尤宣来;王金茂;;SP8-100UV分光光度计故障检修[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2期
4 赵云;李迎春;孙华燕;郭惠超;;提高激光主动成像系统性能的匹配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7期
5 段亚轩;陈永权;赵建科;李坤;龙江波;;一种基于针孔像分析的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的自适应背景校正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冯光达;;重视开发精密贵重仪器功能,提高其利用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9年01期
7 徐涛;王峰;彭晓世;刘慎业;;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系统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8 王春艳;王美蠲;周庆才;王路;鲍智康;;远距离动目标实时测试系统设计[J];应用光学;2011年04期
9 ;研究速递[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年04期
10 杨林;李达;崔天刚;陈波;;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7期
11 王惠菇;刘宝琛;;X光拷贝云纹栅光学倍增技术测量裂纹尖端弹塑性变形场[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3期
12 张荣福;王亮亮;王涛;鲁康;李滨言;庄松林;;对数位相编码系统多色光成像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13 吕宏;柯熙政;;光阑对暗中空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8期
14 曹天宁;;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2期
15 薛汝东;季轶群;沈为民;;Offner型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分光系统的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6 ;我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光学天文望远镜[J];光学仪器;2009年03期
17 刘国彦;文大化;;实现圆环光束的光学系统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8 ;光电子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年03期
19 杨波;韦晓娜;张薇;庄松林;;大出瞳自由曲面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子学报;2011年07期
20 谢丁杰;李铁成;冯华君;李晓彤;徐之海;;卡塞格林光学遥感系统的图像复原[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培;;远镜光学系统调整方法及结果[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良;;凝视型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冷反射现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3 张良;;凝视型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冷反射现象[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邱传凯;杜春雷;邓启凌;潘丽;;衍射光学元件在红外像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陈书剑;萧泽新;;指纹图像采集光学系统的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军涛;郭宗慧;刘春秀;岳伟伟;周爱玉;蔡新霞;;免疫层析试条量化检测系统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汤天瑾;;大视场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8 钟宜兴;谢文;叶志红;;激光回波检测装置光学系统设计与实现[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琳;黄元庆;;一种由Nd:YAG构成的激光除垢实验设备[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钮新华;郑亲波;;一种空间用长波红外长线列推扫成像的同轴光学系统[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虹;透射式红外系统热光学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段相永;斐索式稀疏孔径光学系统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牛爽;全景环带凝视成像光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娜娜;重叠型复眼光学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百川;偏轴光学系统矢量像差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李顺;软X射线掠入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巩盾;温度对遥感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8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刘佳;基于数字微镜技术的阿达玛变换光谱仪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陈立武;CE-1成像光谱仪工程化光学技术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昌力;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及其测量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吴耀;大视场红外搜索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邵登云;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热影响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续严;空间目标探测双通道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丽艳;用于多普勒干涉测振的光学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艳;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测试设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劲;光学系统热振动及大口径天线温度效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能芬;实际光学系统仿真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李素云;纳米精度计量光栅传感器的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齐宪林;基于热—结构耦合的光学系统尺寸稳定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 石明山 记者 李林岩;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获重大突破[N];吉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董映璧;美研制出高反射率纳米镜子[N];科技日报;2007年
3 ;联想 引入光学系统差异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 王涌天;3D技术需解决舒适度问题[N];中国电子报;2010年
5 卢庆儒;秉弃传统Petzval Sum值思路 开发超广角光机引擎[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6 尹桥;勤上光电LED项目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N];消费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谢立华;高精度MA子镜面研制国内领先[N];科技日报;2007年
8 刀锋;2007年DC发展十大畅想[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彬;光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WI——FI的终结者[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李烁;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在先进光学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