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OFDMA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蒋韡琳  
【摘要】:无线网络期望能够支持更为广泛的通信服务,如语音,视频和多媒体服务等。然而,无线通信环境中,信道的时变性和无线资源的匮乏,如功率和宽带,对可靠通信提出了挑战。解决无线通信瓶颈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无线频谱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即在满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频谱效率及系统容量。随着宽带蜂窝系统的发展,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系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都选择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作为其物理层接入技术,为多用户系统提供高频谱效率。但是,对有限的无线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服务要求面临很多技术挑战,其中首要的就是资源分配问题。一方面,多小区的OFDMA系统相比于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小区间干扰更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OFDMA系统的自身特点又使得该系统的资源分配需要特殊的考虑。因此,研究OFDMA系统的小区间干扰消除和高效的资源分配算法,提高系统频谱效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对于OFDMA系统资源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小区以及下行链路上。然而,现有的资源分配算法往往无法从单小区简单地扩展到多小区,同时,单小区的资源分配的各种算法在用户的公平性上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O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研究多小区子载波分配碰撞入手,着重研究了减少小区间干扰的算法,以提高无线资源的频谱效率,同时解决了O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这些工作提高了OFDMA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对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保证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同时降低复杂度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针对OFDMA系统多小区的资源分配问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OFDMA系统多小区之间干扰消除的研究。考虑到近年来OFDMA系统资源分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小区,而对于多小区资源分配的研究较少这一情况,针对多小区的特点,研究了多小区之间的子载波分配带来的碰撞引起的干扰。进而,在多小区子载波分配的干扰碰撞概率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小区之间干扰消除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对小区间干扰消除进行了验证。此外,分析了软频率复用对消除小区间干扰,以及小区边缘和小区中心用户的功率分配对相应用户容量的影响,为后文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的改善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动态小区间干扰消除算法的研究。针对OFDMA系统普遍存在的多小区间干扰对网络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考虑到其它小区间干扰消除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软频率复用的最大比合并消除小区间干扰算法。首先提出了基站合作的建立过程,为实现最大比合并提供了可行性。然后,相邻小区边缘用户使用相同的子载波,在小区负载低的情况下,采用软频率复用技术,减少小区间干扰,在负载高的情况下,利用最大比合并技术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所提基于软频率复用的最大比合并算法,不仅算法的复杂度低,而且利用了小区间的干扰,通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来提高整个系统频谱效率。 第三,低复杂度的OFDMA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鉴于现有的子载波和功率分配算法复杂高、公平性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低复杂度的资源分配算法。在子载波分配过程中考虑用户的公平性,每个用户首先选择一个具有最大信道增益的子载波,直到所有的用户选择完第一个子载波后才进行下一个子载波的选取。基于上面的子载波分配,提出一种混合功率分配算法(HPD, Hybrid Power Distribution),在小区边缘使用注水功率分配,由于信道增益的降序排列,减少迭代次数;而在小区中心使用等功率分配,无需迭代运算。该算法与整个小区采用注水算法相比,有效地降低了复杂度,与等功率分配相比,尤其是对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容量得到了提高。 第四,减少上行信道质量信息(CQI,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反馈算法的研究。针对目前上行信道信息的反馈量大和公平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了减少上行反馈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在高信噪比下,小区中心的用户不需要反馈CQI,而在低信噪比的小区边缘,当用户量小时,采用1bit反馈,当用户量大时,采用基于门限的Best-M反馈方案。同时,根据Best-M反馈方案,提出了对第一个用户优先选择方案。所提算法,在保证资源分配必要的反馈信息的前提下,对复杂度和性能之间进了折中,同时满足了用户之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明辉;MC-CDMA及OFDMA在WLAN中的系统分析[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年08期
2 曹红梅;基于IEEE 802.16a的OFDMA物理层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04年01期
3 张思立;甘晓莺;;不同训练序列分配的OFDMA系统性能分析[J];信息技术;2008年10期
4 朱维肖;赵东东;武卓;;OFDMA系统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方案改进[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是元吉;刘富强;卢磊;;基于QoS优先级的WiMAX接入控制1[J];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6 冯莉;冯辉;;基于802.16e协议的指挥所无线局域网[J];通信技术;2007年07期
7 卢光跃;邵朝;;一种OFDMA系统资源分配方案[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胡磊;郑建宏;;Mobile WiMAX系统中一种改进的信道估计算法[J];无线电工程;2009年07期
9 玉荣娟;;OFDMA系统跨层无线资源管理的研究[J];移动通信;2008年14期
10 袁鹏,陈臣,吴岱金;基于802.16a协议的野战指挥所局域网[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11 张冬梅;徐友云;蔡跃明;;OFDMA系统中线性注水功率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6期
12 葛彬;罗华群;;基于多波束的机会波束成形在OFDMA系统中的使用[J];中国新通信;2007年13期
13 马玉琨;陆彦辉;杨守义;;OFDMA系统中接纳控制的Petri网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3期
14 毕晓君;曹巍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OFDMA系统跨层资源分配问题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8期
15 曹红梅;张涛;;一种OFDMA实时子载波分配算法及仿真[J];电子科技;2007年08期
16 吴松;赵品勇;;WiMAX网络的频率规划与信道分配探讨[J];移动通信;2007年11期
17 李庆玲;康桂华;李佳珉;;OFDMA系统中功率分配新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21期
18 范波勇;;基于公平性的OFDMA系统中自适应功率分配贪婪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9期
19 刘开健;张海波;;一种自适应的OFDMA系统下行分组调度算法[J];中国新通信;2010年15期
20 魏克军;徐霞艳;;基于TD-LTE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技术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改;何晨;蒋铃鸽;;OFDMA多小区系统中频率复用的性能分析[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晓敏;马锴;赵滨;罗小元;关新平;;基于OFDMA的认知无线电网络功率与载波协同分配[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邱涛;贺志强;牛凯;田宝玉;;多小区OFDMA系统下行链路的分布式子载波分配[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昕;叶梧;冯穗力;庄宏成;;基于蚁群算法的OFDMA系统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强剑锋;张平;;无线OFDMA系统中子载波分配方法对多址干扰的影响[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马玉琨;陆彦辉;杨守义;;OFDMA系统中接纳控制的Petri网模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7 胡艳军;李李;;一种基于比例公平性的次优化功率分配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吴洪涛;;OFDMA系统中一种频率偏移盲估计算法[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吴波;沈骏;陈晨;项海格;;基于预测的OFDMA系统中断容量的优化[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华乐;蒋良成;超贠;;IEEE 802.16e OFDMA系统中的帧检测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韡琳;OFDMA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昕;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白铂;OFDMA资源分配的解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黄正磊;基于OFDMA的Femtocell网络自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范达;OFDMA系统中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刘畅;OFDMA中继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李洪星;无线协作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章辉;蜂窝小区干扰抑制与性能增强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张峻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控制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苏环;OFDMA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如秀;OFDMA系统分布式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肖涵;多小区OFDMA系统中的干扰协调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常玲君;基于博弈论的OFDMA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郝翠;OFDMA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佳佳;基于O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蒋丽霞;OFDMA系统资源调度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7 王奔旭;无线中继系统中基于OFDMA资源分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余雪芬;OFDMA系统中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阮淑峥;基于OFDMA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叶露;基于OFDMA的认知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春;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OFDMA[N];人民邮电;2002年
2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理论与技术实验室TDD链路级仿真组组长 李名科;干扰控制技术完善LTE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电信专家 侯自强;4G能实现统一标准吗?[N];通信产业报;2009年
4 沈勤誉;芯片大厂4G卡位战硝烟点燃[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5 晓娟;普天TD-LTE研发进程提速[N];通信产业报;2009年
6 王涛;WiMAX欲寻700MHz“栖身”[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李珊;WiMAX商用进展之路三步走[N];通信信息报;2004年
8 周晓娟;TD技术演进创新取胜[N];通信产业报;2007年
9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沈嘉 龚达宁;WiMAX标准急行军[N];通信产业报;2005年
10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刘昶;R&S解决方案加快LTE研发进程[N];通信产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