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多模式性质及其在正反演中的应用
【摘要】:Rayleigh面波法是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能量大,信噪比高等特点,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深层地震学研究,超声波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它涉及到瑞利面波的频散曲线的提取、正演理论及反演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目前人们对频散曲线对应的振动特征和一些形状特征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而对此进行研究将对频散曲线的正演和反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层状介质中Rayleigh波多模式频散曲线形状特征及其对应波的振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其应用到Rayleigh波的正演计算和反演中,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所述:
将久期函数族的概念应用到本征函数的计算中,以此研究了Rayleigh波三种基本模式(R模、R型周期模和S型周期模)的振动特征。首先将久期函数族的概念应用到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计算本征函数中,避免了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在计算含低速层模型对应的Rayleigh波本征函数时可能会遇到的数值不稳定问题。利用这一方法计算得到频散曲线上点对应的竖直本征位移曲线,通过对三个模型对应的不同模式Rayleigh波的本征振动的分析,研究了频散曲线对应的三种基本模式的振动特征。发现R模的振动主要集中在地表,随深度迅速衰减,穿透深度约为波长的一半;R型周期模的振动主要集中在前几层,穿透深度与波长几乎无关;S型周期模的振动主要集中在低速层,穿透深度与波长几乎无关。通常R模只在地表附近有一个振幅极值点,而R型和S型周期模的振幅极值点个数与其对应的阶数近似相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证明。从公式角度较深入地分析了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法计算含低速层模型对应频散曲线时丢根的原因,发现这是Rayleigh波在相邻两层能量差别过大导致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的求解数值不稳定造成的。基于频散曲线对应基本模式的振动特征,明确地验证了只要用地表和低速层对应的久期函数组成久期函数族即可避免漏根问题。
研究了含低速层模型对应频散曲线的“交叉点”附近的Rayleigh波模式以及交叉点频率与介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竖直本征位移曲线研究了频散曲线“交叉点”附近Rayleigh波模式的变化情况,发现频散曲线“交叉”现象通常是由于同一相速度分区内存在两种不同模式的Rayleigh波造成的。当频散曲线实际上不相交时,“交叉点”附近的频散曲线对应模式经历了由一种模式经由耦合模式逐渐变为另一种模式的过程;当频散曲线相交时,交叉点附近的频散曲线模式没有明显的变化,只在交点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存在较少的耦合模式。利用高频近似和δ矩阵方法推导了频散曲线交叉点位置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公式的误差。利用这一公式研究了频散曲线交叉点对应频率与介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实例进行计算发现当低速层越明显时,频散曲线的各交叉点对应频率就越低。
利用本征位移曲线从力学角度解释了频散曲线对于介质各层横波速度的敏感性,由此提出一种考虑频散曲线敏感性的反演方法。通过实例研究了频散曲线敏感性与本征位移的关系,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频散曲线的敏感性与其在各层的本征位移,特别是水平方向的本征位移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Rayleigh波在一层水平方向的本征位移越大,则它对该层横波速度的敏感性就越强,反之亦然。这一规律在高频时尤其明显。这一结论使得Rayleigh波频散曲线对各层横波速度的敏感性与Rayleigh波的基本模式建立了联系。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一种考虑Rayleigh波频散曲线敏感性的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将频散点按敏感性分类进行反演。通过反演模拟并与近几年受到较多关注的多阶模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普通局部优化方法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但是有时需要比其他方法更多的频散数据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而且反演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研究了当层状介质含低速层时频散曲线的“之”字形回折现象。在三种不同的震源下改变给定模型的各个参数,计算其对应频散曲线起跳点受各个参数的影响情况,以此研究了“之”字形频散曲线起跳点的位置与介质参数及偏移距的关系。发现“之”字形频散曲线起跳点对应频率与检波器和震源的距离几乎无关,但与震源和介质各层参数有关。在相同震源下,对频散曲线的起跳点频率影响最大的是低速层和低速层以上层的横波速度,其次是这些层的层厚。总的来说,低速层越明显,频散曲线的起跳点频率就越低。该结论可以作为地下低速层存在情况的定性分析应用于路基压实度检测等。利用两层递增型介质中Rayleigh波频散曲线关于横波速度的近似线性性质提出了一种快速反演两层介质参数的方法。针对前人提出的各向同性半空间Rayleigh波相速度公式中普遍包含虚数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不包含虚数计算的公式,为理论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
|
|
|
1 |
胡明顺;潘冬明;李娟娟;陈涛;夏暖;;基于频散曲线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2期 |
2 |
秦波;曹艳梅;夏禾;;Rayleigh波频散曲线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3 |
王延坤;刘江平;王万合;甘文兵;;对缺失频段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的误差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4 |
杨天春,何继善,吕绍林,Giovanni Cascante,吴燕清;三层层状介质中的多导波模式及其频散和位移特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4年01期 |
5 |
艾东海;程庆群;;基于OCCAM算法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快速稳定反演[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2期 |
6 |
吴燕清;杨天春;;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反演[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
7 |
翟佳羽;赵园园;安丁酉;;面波频散反演地下层状结构的蚁群算法[J];物探与化探;2010年04期 |
8 |
徐华全;顾勤平;刘远志;;多道瞬态面波法在覆盖层调查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7期 |
9 |
宋先海,肖柏勋,余才盛,顾汉明,张学强,刘江平;瞬态瑞雷波反演横波的SVD算法及其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4年01期 |
10 |
杨小慧;李德春;于鹏飞;;煤层中瑞利型槽波的频散特性[J];物探与化探;2010年06期 |
11 |
董月昌;鲍文刚;张维冈;刘喜武;;超软地层的声波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4期 |
12 |
宋先海,肖柏勋,赵凌,张学强,邓世坤,朱培民;低速夹层上瑞雷波频散曲线快速稳定反演算法[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6期 |
13 |
李长征,肖柏勋;含层状液体介质瑞雷面波频散曲线正演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14 |
李鹤升,王富国,徐忠;从矢量点乘引出的频散处理方法[J];测井技术;2001年05期 |
15 |
张碧星,鲁来玉;用频率-波数法分析瑞利波频散曲线[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16 |
黄宁;刘国辉;武秀江;;面波勘探在划分岩体风化带中的应用——以河北赤城公路隧洞勘察为例[J];工程勘察;2008年09期 |
17 |
常锁亮,张淑婷,李贵山,卫金善;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2年03期 |
18 |
成锁,田钢,Xia Jiang-hai,何海元,石战结;多道面波分析技术在沙漠低降速带调查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
19 |
张淑婷,常锁亮,王润福,刘建军;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4期 |
20 |
王云安;朱德斌;;用瑞雷波反演横波速度计算二维抗压强度剖面[J];人民长江;2008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