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镁合金丝材冷拉拔变形与再结晶研究
【摘要】:AZ31镁合金是目前力学性能、塑性成形性等综合性能较好的一种变形镁合金,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密排六方的晶格结构使镁合金的室温塑性很低,很难进行冷塑性加工。
本文采用单道次小变形量、多道次室温拉拔的工艺获取累积大变形量的工艺方法,获得了高达75%的累积冷变形量,解决了AZ31镁合金难以在室温发生大塑性变形的问题,建立了从Φ5和Φ2mm线材拉拔到Φ0.09mm超细丝的冷拉拔工艺。在此过程中,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差热分析(DSC)、维氏显微硬度和常温Instron拉伸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10~75%变形量内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变化、加工硬化、再结晶及织构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大量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通过分析累积冷变形量为10~75%的显微组织变化,研究了镁合金的室温大塑性变形机制。冷变形量小于30%时,位错滑移和孪晶为主要变形机制;冷变形量提高到30~40%后,孪晶数量减少且主要以细长条状{10-11}孪晶存在;变形量提高至50~60%后,位错之间以及位错与孪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剧,形变带和细条孪晶逐渐碎化为大量细小的形变晶粒,成为主要的变形协调方式;冷变形量进一步至70%以后,形变带大量碎化,细小的大角度晶粒大量产生。
冷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晶粒细化的影响很大。AZ31镁合金的临界冷变形量为12%。大于此变形量且在低于300℃退火时,冷变形量越高,晶粒细化越明显;而在高于350℃退火时,冷变形量越高,越易发生晶粒的异常长大。随冷变形量由10%增加至60%,最低再结晶退火温度逐渐由260~280℃降低至210~220℃。晶粒细化后,相同冷变形量丝材的再结晶温度降低,如晶粒尺寸约为1μm、累积冷变形量为70%的丝材再结晶温度可降低至170℃。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AZ31镁合金的冷变形量、再结晶温度和晶粒尺寸三者之间的再结晶图。
随冷变形量的增加和晶粒的细化,丝材拉拔过程中的室温拉伸强度和显微硬度提高得越来越多,加工硬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初始晶粒尺寸为9.5μm、变形量为60%的丝材的显微硬度由原始的53.6Hv提高至91.3Hv,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高达376MPa和477MPa;晶粒细化至1μm后,冷变形量为70%的丝材显微硬度达到110Hv。随着晶粒的细化,丝材再结晶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Φ0.12mm丝材退火后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430MPa和467MPa;而晶粒尺寸为1~2μm,丝材直径小于Φ0.5mm的退火丝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可分别稳定在300MPa、400MPa和15%以上,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织构的演变与冷变形量和退火工艺关系密切。形变织构随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变化。冷变形量增加至30~40%后,形成典型的冷变形丝织构{0002}10-10平行于拉拔方向,且织构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变形量增加至60~70%后,丝织构强度略有下降,这是形变带大量碎化后产生的大角度形变晶粒导致的。再结晶退火后,冷变形丝织构又逐渐演变为典型的{0002}11-20平行于拉拔方向的再结晶织构;而再结晶尚不充分时,仍旧表现为{0002}10-10的织构类型,只是织构强度低于退火前的冷变形织构强度。
|
|
|
|
1 |
张华,林三宝,吴林,冯吉才,郭和平;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J];焊接学报;2003年05期 |
2 |
余琨,黎文献;细晶粒AZ31(Ce)镁合金板材的组织与性能[J];金属热处理;2005年04期 |
3 |
张宝红,张星,王强,张治民,李保成;塑性变形对铸态AZ3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5年05期 |
4 |
李忠盛;潘复生;张静;;AZ31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金属成形工艺;2004年01期 |
5 |
王伯健;李姗;刘长瑞;白鹤;;退火温度对热轧AZ31镁合金板材晶粒尺寸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9年03期 |
6 |
何志磊;胡建华;黄尚宇;;镁合金板材电磁成形的成形极限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15期 |
7 |
盛光敏;张功庭;阎春;;AZ31镁合金包辛格效应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4期 |
8 |
刘英,陈维平,张卫文,朱权利,赵海东;等通道转角挤压后AZ31镁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
9 |
孟利,杨平,解延雷,冯惠平;低应变速率下AZ31镁合金热形变过程的取向成像分析[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03期 |
10 |
罗永新;龙华;黎永祥;申晓龙;;AZ31镁合金的等温挤压及其力学性能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7年07期 |
11 |
王雪敏;曾小勤;吴国松;姚寿山;;钇离子注入AZ31镁合金的氧化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9期 |
12 |
潘复生;彭家兴;杨明波;;铈对AZ31镁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3 |
张福全,王响群,陈振华,全亚杰;AZ31镁合金薄板的交流钨极氩弧焊[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4 |
张华,林三宝,吴林,冯吉才;镁合金AZ31搅拌摩擦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J];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06期 |
15 |
陈振华;李展鹏;夏伟军;程永奇;严红革;;热拉深工艺对镁合金制品成形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1期 |
16 |
张诗昌;朱明;赵刚;陈长军;;AZ31镁合金中Zn含量对其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7期 |
17 |
张诗昌;朱明;胡衍生;宗钦;;挤压态AZ31镁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的试验研究[J];铸造技术;2008年08期 |
18 |
韩广;刘相法;丁海民;;Mg-Al-C中间合金对AZ31镁合金的晶粒细化[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S1期 |
19 |
韩广;刘相法;丁海民;;Mg-Al-C中间合金对AZ31镁合金的晶粒细化[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11期 |
20 |
石磊;李继文;李永兵;魏世忠;徐流杰;张国赏;;AZ31镁合金的热挤压变形和力学性能分析[J];锻压技术;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