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铝合金整体与局部耦合稳定性能研究
【摘要】:铝合金结构以其高强、轻质、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但由于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较低,构件的失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6082-T6型高强铝合金,系统的进行了轴心受压构件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考虑局部屈曲影响的轴压构件计算公式。
通过26个材性拉伸试验确定了6082-T6型高强铝合金的材料参数,并采用Ramberg-Osgood模型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描述。进行了32根非焊接轴心受压构件的试验研究,试验构件均为两端铰支,包括17根H型截面和15根箱型截面构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构件均以整体弯曲失稳为主,部分箱型截面构件在变形后期出现局部屈曲现象。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2根构件的轴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影响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各项因素,包括网格尺寸、端板厚度、初弯曲大小和材料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有限元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铝合金轴压构件的承载能力、破坏模式及变形性能;网格尺寸与端板厚度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构件的承载力随初始弯曲的增大而减小,当正则化长细比接近1.0时,初弯曲的影响最为显著;材料参数e和n对中、小长细比构件(26.33≤λ≤78.98)影响较为显著,对长细比较大构件(λ≥78.98)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利用有限元模型对考虑局部屈曲影响的轴心受压构件进行了大规模参数分析,参数分析中包括3种H型截面与4种箱型截面,共计119根构件,同时结合直接强度法与现行中国铝合金设计规范应用的Perry公式,提出考虑局部屈曲影响的轴压构件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大规模参数分析结果、美国、欧洲及中国铝合金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文公式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且公式简单、可以考虑板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与中国铝合金规范结合,便于实际应用。
|
|
|
|
1 |
郭兰慧;张素梅;;考虑局部屈曲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9年07期 |
2 |
曾庆元;簿壁梁和柱极限荷载的空间分析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87年03期 |
3 |
朱立群,李卫平,张琦,李荻,张玉梅;模拟实际飞机腐蚀介质中高强铝合金材料腐蚀行为研究[J];航空学报;1997年01期 |
4 |
董震;张其林;;薄壁铝合金轴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直接强度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
5 |
高革;;高强高硬度铝合金[J];轻合金加工技术;1974年05期 |
6 |
蒋兴钢,吴庆龄,崔建忠,马龙翔;LC_4合金超塑拉伸时的力学行为和空洞形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7 |
沈君;;高强铝合金预拉伸板的断裂韧性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8年09期 |
8 |
纪慧瑜,张修智;铝合金焊接SRDW和LTSH新工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1期 |
9 |
宋仁国,张奇志,曾梅光,张宝金;人工神经网络在7175高强铝合金时效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0 |
柯秋鸿;刘锋;李丽娟;韦爱凤;;立体桁架拱结构的稳定性分析[J];空间结构;2006年02期 |
11 |
李元齐;刘翔;沈祖炎;姚行友;秦雅菲;;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构件畸变屈曲控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1期 |
12 |
;1988年《轻合金加工技术》总目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8年12期 |
13 |
范平章;化学表面处理和触摸污染对高强铝合金焊接气孔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航天制造技术;1992年06期 |
14 |
李裕仁,王田珍,冯玉书;RS高强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温度与性能的关系[J];材料工程;1996年04期 |
15 |
张廷杰;航空用高强铝合金发展新方向[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12期 |
16 |
舒霞云,贺地求,周鹏展;高强铝合金厚板搅拌摩擦焊可焊性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12期 |
17 |
;Al—Li系合金的使用性能良好[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0年01期 |
18 |
孙燕洁;马立彩;;高强铝合金2519焊接性综述[J];航天制造技术;2008年03期 |
19 |
宋仁国,张宝金,曾梅光;高强铝合金晶界偏析与氢致断裂机理的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1997年01期 |
20 |
朱旭霞,林高用,张胜华;高强铝合金中的氢致缺陷[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