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舰高频地波雷达目标回波及杂波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将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与多载舰雷达系统组合起来,新的雷达系统不仅具有高频地波雷达的特点,也将具有多载舰雷达系统的优点,能发挥多舰载系统在防敌方干扰、防摧毁、防超低空突防、防隐形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由于多载舰系统本身存在的优势,可以由多个载舰的雷达天线构成虚拟大孔径天线,达到天线的阵列重构,进而应用空间超分辨技术来达到对系统角分辨力的改善。为了对这种雷达系统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信号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处理方法,本文对雷达系统组成及目标回波波形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给出了单/双基地条件下的海杂波的波形仿真详细方法及仿真结果。如果按照目标回波的数学公式简单地进行目标及海杂波的波形仿真不仅计算量大,也不便于考虑各种因素对波形的影响。本文给出了单/双基地条件下目标及海杂波波形仿真的快速方法。由于双基地雷达构型是多载舰雷达构成的基础,同时双基地海杂波频谱的展宽不仅与载舰的运动速度有关,还与回波的双基地角、双基地构成的椭圆的离心率等因素有关,本文对一阶海杂波的波形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单/双基地海杂波的区别,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散射谱的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组成及特点,介绍了双基地雷达的基本几何关系及多载舰系统的组网方式,为目标及海杂波的模拟奠定了基础。
然后对单/双基地目标及海杂波的仿真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海杂波的相关性进行了模拟,比较静止及运动条件下目标回波频谱的展宽情况。
最后给出了单/双基地条件下目标及海杂波合成信号的频谱分析及回波信号的形式,给出了信号仿真的GUI界面形式,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多载舰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仿真软件。
|
|
|
|
1 |
杨云生;薛文虎;卞小林;;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检测性能与频率关系研究[J];现代雷达;2011年03期 |
2 |
万显荣,柯亨玉,杨子杰;HSP50216在高频地波雷达数字IF接收机中的应用[J];现代雷达;2003年11期 |
3 |
李健巍,权太范;高频地波雷达多普勒信号的AR预测恢复[J];雷达与对抗;1998年04期 |
4 |
陈希信;;高频地波雷达的脉冲压缩和波形参数设计[J];现代雷达;2009年11期 |
5 |
杨永盛,于长军;高频地波雷达目标回波模拟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6 |
高火涛,柯亨玉,吴世才,杨子杰,侯杰昌;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的预估及分析[J];现代雷达;1999年05期 |
7 |
高火涛,柯亨玉,杨子杰,吴世才,候杰昌;高效紧凑的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列设计[J];电子学报;2002年06期 |
8 |
刘毅;吴雄斌;;适于高频地波雷达工程应用的数据关联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02期 |
9 |
鲁振兴;高静;张义飞;;高频地波雷达消除一阶海杂波对目标测距影响的方法[J];电讯技术;2008年08期 |
10 |
高火涛,吴世才,侯杰昌,杨子杰;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方向图的近场聚焦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年05期 |
11 |
邱小勇,杨子杰,王淑融;高频地波雷达可编程同步控制器的FPGA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3期 |
12 |
位寅生;刘媛;冀振元;;双/多基地高频地波雷达飞行目标回波仿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
13 |
周浩,文必洋,刘海文;高频地波雷达海洋表面矢量流合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年05期 |
14 |
胡松,柯亨玉,文必洋,程丰;高频地波雷达下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处理[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
15 |
陈泽宗,杨子杰,柯亨玉;高频地波雷达VXI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3期 |
16 |
强勇,焦李成,保铮;用进化算法估计高频地波雷达海洋回波的DOA[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9期 |
17 |
王锦华,石振华;高频地波雷达应答器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12期 |
18 |
毛兴鹏,戴伏生,于长军;高频地波雷达电台干扰的抑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
19 |
郭万海;张淑芳;闫国玉;马玉林;;高频地波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2期 |
20 |
尚尚;张宁;李杨;;高频地波雷达中电离层杂波的检测与特性分析[J];遥测遥控;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