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Z源逆变器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电路拓扑,因具有单级可实现升降压变换,逆变桥同桥臂可以直通等优点,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Z源逆变器应用于发电系统时,由于Z源网络本身升压能力有限,存在开关管电压应力大、输入电压范围要求过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增益Z源逆变器拓扑,同时对调制策略、数学建模、直流侧控制策略及在光伏发电离网模式下的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为提高Z源网络的升压能力,提出了一类基于开关电感的高增益Z源逆变器拓扑族。通过研究开关电感在传统DC/DC电路中提高升压能力的机理,并结合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拓扑。通过调整Z源网络和逆变桥的位置,使之不但提高了升压能力,而且减小了电容电压应力,具有内在抑制启动冲击的能力。但该串联型高增益拓扑的输入电流是断续的,为了减小输入电流纹波,首先提出一种准开关电感型Z源拓扑,使其纹波电流减小一倍;随后采用级联技术将前级滤波电路变换为一级boost电路,与后级Z源逆变器串联,不但减小了输入电流纹波,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升压能力,但仿真分析发现该拓扑Z源组件动态特性不一致,增加了建模和控制的难度。
为提高Z源逆变器的整体升压能力,提出了基于SVPWM的最大恒定升压调制策略。以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直通插入方式对开关管电流应力和Z源电感充放电频率的影响,以及在给定有效矢量条件下直通时间对逆变器的升压能力的影响规律,从提高综合性能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SVPWM的最大恒定升压调制策略,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法。该策略通过单桥臂直通实现升压,不但没有增加开关频率,还增加了Z源网络组件的充放电频率,有利于减小Z源网络组件体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提高Z源逆变器的整体升压能力,并且直通矢量与有效矢量交替变换有利于避免Z源二极管电流断续工作模式(DCM,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为精确控制直流链电压,建立了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利用小信号模型提出了直流链电压直接控制策略。综合考虑负载、Z源无功组件、直通占空比、调制比对逆变系统的影响,采用信号流图法建立了小信号数学模型,并利用时域和频域法分析以上各参数对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Z源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通过对直流链电压进一步分析,建立直流链电压小信号模型,依据该模型提出了直流链电压直接控制策略,构建了直流链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流链电压直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精度及对输入扰动的响应速度,采用的软启动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逆变器的启动冲击。
为降低光伏发电系统中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对直流侧与交流侧协同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由于光伏电池在负载能力范围内输出电压波动缓慢,本文结合最大恒定调制策略作用下的直流链峰值电压与输入电压和输出交流电压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前馈的直流链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能够实时根据光伏输出电压调整直流链电压,充分利用了零矢量时间,有效降低了开关管电压应力。交流侧采用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器实时跟随直流链电压,保证了输出控制精度,提高了对负载扰动的抑制能力。
|
|
|
|
1 |
朱承邦;李乐;王晓鹏;;基于SPWM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逆变器建模及其仿真[J];中国舰船研究;2009年05期 |
2 |
郭犇;李思奇;蒋晓华;Shinichi Isobe;;三相IGBT逆变器中的尖峰电压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
3 |
孙金秋;怀红旗;;基于移相调功串联谐振逆变器动态模型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0期 |
4 |
张宇;段善旭;康勇;陈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谐波环流抑制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
5 |
陶琼;吴在军;程军照;凡勇;;含光伏阵列及燃料电池的微网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
6 |
查晓明;刘飞;;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上)[J];变频器世界;2010年02期 |
7 |
刘晨,王秀利,冯江华,陈高华;半实物仿真环境下大功率逆变器建模的补偿算法[J];机车电传动;2005年04期 |
8 |
张建华;苏玲;刘若溪;王利;陈勇;;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小信号稳定性动态建模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
9 |
黄志武;阳同光;;一种新型的矢量控制逆变器死区时间补偿[J];电气传动;2008年08期 |
10 |
姚为正,王群,刘进军,王兆安;串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
11 |
姚为正,王群,刘进军,王兆安;采用复合控制方式的串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9年03期 |
12 |
张林,钟伯成;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对谐波抑制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3 |
鄢璐;王世和;钟秋爽;黄娟;;人工湿地强化运行措施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10期 |
14 |
侯世英;郑含博;刘庚;江泽佳;;单相串联型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5 |
蓝春枫;周明理;;剩磁法判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首尾端[J];广西轻工业;2011年08期 |
16 |
陈云生;世界上最大级别的二极串联型60Hz 1000MW汽轮发电机[J];电机技术;2003年03期 |
17 |
商京满;;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厚膜块的代换[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2期 |
18 |
侯世英;郑含博;周雒维;江泽佳;;双环控制整流桥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
19 |
韩团军;;可变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
20 |
侯世英;曾建兴;房勇;张诣;张闯;;带耦合变压器的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