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离散时间切换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范国伟  
【摘要】:在控制工程中,存在着具有模式切换特性的系统,因此,切换系统的控制问题应运而生,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一类离散模式切换由外部离散扰动输入事件触发,且连续动态系统用离散时间差分方程描述的切换系统展开讨论,分别对其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当中,考虑了影响系统动态的参数不确定性、外部干扰、非线性以及多时域约束和性能要求等因素,并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问题中,探讨了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 在系统受到状态和控制量约束的情况下,研究了线性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基于正定不变性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主要思想是将状态约束集设计成为闭环系统的一个受控不变集合,并将其设计在控制量的线性未饱和区域中。在上述给出的镇定控制器当中,选取出使得闭环系统具有较快收敛速度的控制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造与闭环系统收敛速度对应的一个等价条件,将最优镇定控制器的选取问题转化为受约束的优化问题,易于实现。本章设计的控制器在满足约束的同时,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且使得闭环系统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实际系统往往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如不考虑这些因素,将难以实现期望的控制目标。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或外部连续干扰情况下的线性切换系统,分别研究了状态反馈镇定问题。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建立了系统鲁棒稳定性与存在鲁棒受控不变集合的关系,并将鲁棒受控不变集合的判定转化为可通过有限步计算实现的检测问题。进而,基于扩展的正定不变方法,给出了判定某一能够实现镇定名义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是否具有鲁棒性的检测方法,获得鲁棒镇定控制器。针对具有外部连续干扰的情况,为了保证受扰系统的ISS (Input-to-State Stability)稳定性,引入了受控D不变性的概念。采用类似的研究思路,给出了一种满足系统约束且使得闭环系统ISS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本章提出的控制器形式简单,可以通过在有限个点处的验证或对有限个不等式的求解而获得。 系统的状态并不是都可测量的,根据系统的测量输出,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控制问题。针对线性切换系统,考虑到最小驻留时间特性,本章提出了保证稳定性的一种新的条件,即存在δm-受控不变集。在考虑椭球体描述集合情况下,给出了这一集合易于求解的判定条件。以此为基础,当线性切换系统的连续状态不可测量时,分别提出了基于连续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反馈和具有一般形式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本章提出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均可以通过LMI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的可行性问题而给出,易于计算获得。 在实际系统中,非线性动态广泛存在,考虑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更具有一般性。针对一类具有Lipschitz-like非线性的切换系统,分别研究了全状态反馈控制器、连续状态观测器及基于连续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思想是构造闭环系统的不同形式的混杂Lyapunov函数,使得其沿着闭环系统的执行是不增的以保证稳定性。在LMI理论框架下,将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转化为LMI的可行性问题。本章给出的控制器及观测器设计方法不依赖于具体的非线性动态形式,只与其Lipschitz-like常值矩阵有关,易于求解。 针对具有自环模式跃迁及受控和仿射项重置函数的约束切换系统,在受到参数不确定性及外部连续扰动影响下,研究了系统输出的l∞性能问题,提出了保证系统具有最小l∞输出性能的控制器设计方法。主要思想是将求取系统的输出性能问题转化为系统状态的安全性控制问题,通过设计保证安全性的最大安全集合及其控制律,并结合二分法,获得最小的l∞输出性能。同时,将本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器设计中。针对四缸四冲程火花塞点火直列式发动机,在考虑外部负载力矩及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建立了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的不确定切换模型,并将发动机怠速要求转化为本章切换系统的l∞输出性能问题,给出了发动机怠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在不同情况下的仿真表明,设计出的怠速控制器使得发动机怠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毅;赵军;;一类切换模糊时滞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8年04期
2 杨延烁;张霄力;;基于LMI的不确定切换系统极点配置[J];自动化博览;2008年04期
3 顾则全;刘贺平;李晓理;廖福成;;一类线性不确定切换系统的鲁棒镇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4 陈娜;杨延烁;张霄力;;一类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年01期
5 陈娜;张霄力;;一类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年10期
6 付主木;邱联奎;高爱云;费树岷;;切换时滞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H_∞控制[J];计算机工程;2008年15期
7 刘洪刚;付主木;高爱云;;不确定切换时滞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_∞控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毛北行;喻军;孟晓玲;卜春霞;;一类切换模糊时滞系统的H_∞控制[J];河南科学;2011年05期
9 李志勇;孟金涛;毛北行;卜春霞;;一类不确定模糊切换系统的保成本H_∞控制[J];河南科学;2011年08期
10 林相泽;邹云;;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输出对状态稳定[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1 刘毅;赵军;;一类不确定切换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J];控制工程;2010年05期
12 罗正选;张霄力;;一类不确定线性切换系统的鲁棒镇定[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3 董学平;吴妍;;具有Neumann边界的分布参数切换系统反馈镇定[J];信息与控制;2011年01期
14 林相泽,田玉平;切换系统的不变性原理与不变集的状态反馈镇定[J];控制与决策;2005年02期
15 张长学;武玉强;宗广灯;;一类单输入线性切换系统的可镇定性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7期
16 毛北行;李亮;;一类线性时滞切换系统具有H_∞性能指标的二次稳定性[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7 陈征;高岩;;关于正切换系统的共同线性copositive Lyapunov函数[J];控制工程;2010年S1期
18 毛北行;程少华;;一类广义中立型切换系统的H_∞控制[J];河南科学;2010年02期
19 刘玉贞;尚群立;余善恩;;一类切换系统稳定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0 毛北行;李巧利;卜春霞;;多时滞线性切换系统的H_∞控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胜芝;左淑梅;;一类非极小相位切换系统的H_∞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韩彦武;汤红吉;;一类离散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H_∞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娟;钱伟;费树岷;;时滞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梁昌裕;向峥嵘;;非线性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H_∞滤波[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东;王伟;;区间变时滞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孙文安;张强;冯佳昕;;一类不确定线性离散切换系统二次镇定弹性保成本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杜大军;费敏锐;宋杨;;基于切换系统理论的多输入多输出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娟;钱伟;费树岷;;时滞切换系统指数稳定性分析:Lyapunov函数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高军伟;原明亭;张彬;;切换系统动态区间软划分的研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明;刘晓华;;不确定离散时滞切换系统的二次保成本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国伟;离散时间切换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史书慧;若干类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0年
3 刘皓;线性切换系统有限时间稳定与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赵旭东;非受限及Markov随机型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旭东;非受限及Markov随机型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林相泽;切换系统的集合稳定性分析和反馈镇定[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艳;基于自由连接权矩阵的Markov切换系统鲁棒控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郭荣伟;多平衡点切换系统的稳定分析和控制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9 方志明;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丹;复杂切换系统分析及其在网络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玲;几类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樊友高;饱和切换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闫进娟;不确定离散时滞切换系统鲁棒H_∞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海宁;两类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北行;切换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赵素玲;切换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镇定[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7 隋汝菊;时滞切换系统的可靠性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岩;一类不确定性区间时滞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保成本控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云亮;连续时间切换系统的鲁棒L_2-L_∞控制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君华;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松;内蒙局一〇四队发明电机自动化切换系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一[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曙光研发部KVM项目组:沙超群;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三[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曙光研发部KVM项目组 李连波;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胡斌;超市发切换系统 大商、物美再起纠纷[N];中国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谢斌鑫;让网管工作在悠闲中[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高远心;可手动换色轮NEC NP4001+工程机上市[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8 刘晨亮;KVM切换器选购要素[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广西 黄毓勇;插卡卫星接收机使用小技巧[N];电子报;2006年
10 ;带外管理成新宠[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