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参量K因子的焊接接头等承载设计
【摘要】:为减轻结构重量并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高强钢以其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焊接作为一种高效的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领域。由于焊接过程的特殊性,使得焊接缺陷不可避免,导致焊接接头容易产生低应力脆断破坏,显著降低了接头的承载能力,给焊接接头设计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易产生缺陷的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本文从断裂力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应力强度因子(K因子)的焊接接头等承载设计思想,并给出了接头含不同缺陷时的等承载设计准则,使用该准则可以设计出承载能力与母材相当的焊接接头。
对于焊缝和母材区都含缺陷的接头而言,提出了焊缝和母材区的K因子比值与焊缝金属和母材金属的断裂韧度比值相等时即可满足等承载要求的设计思想;对于焊缝区存在缺陷而母材区无缺陷的接头而言,提出了焊缝区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应力与母材的抗拉强度相等时即可满足等承载要求的设计思想;对于焊缝区无缺陷而母材区存在缺陷的接头而言,提出了母材区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应力与焊缝区峰值应力相等且不高于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时即可满足等承载要求的设计思想;本文主要针对前两种接头的等承载设计进行讨论和研究。
本文研究了接头形状参数对含中心裂纹和单边裂纹对接接头形状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使用不考虑余高影响的传统的形状因子表达式计算含缺陷接头的形状因子是不合理的。提出了一种获得含裂纹复杂结构形状因子表达式的新方法,即首先采用有限元法研究结构各形状参数对其形状因子的影响规律,再引入一个能够统一各形状参数对形状因子影响规律的几何不连续形状协调参数,最后对具有不同形状参数结构的有限元结果以形状协调参数为自变量进行拟合,获得在传统形状因子表达式基础上的修正系数方程,进而获得较传统表达式更准确的形状因子表达式。本文利用该方法获得了考虑余高形状影响时的含中心裂纹和单边裂纹对接接头受单向拉伸载荷作用时的形状因子表达式。本文给出表达式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含中心裂纹和单边裂纹对接接头的形状设计,并可获得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临界应力、临界裂纹尺寸以及剩余寿命,以便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
运用有限元法获得含缺陷复杂结构形状因子和K因子,需进行有限元建模、边界条件和材料属性的定义、加载计算以及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步骤,过程繁琐。为提高含缺陷复杂形状接头K因子的计算效率和准确度,本文开发了含缺陷焊接接头K因子计算系统,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获得具有一定接头形状的含缺陷接头的形状因子和K因子表达式。本文开发了基于断裂参量K因子的焊接接头等承载设计系统,可确定等承载接头的形状参数,并能计算服役的含缺陷等承载接头的K因子、裂纹尖端张开位移、J积分以及接头剩余寿命,有利于对服役的等承载接头进行安全评估,进一步推广了等承载设计思想及应用。
对焊缝和母材都含缺陷等承载接头进行了实验研究,拉伸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按照等承载接头形状参数设计的焊缝和母材都含中心裂纹或者单边裂纹的对接接头而言,即使焊缝区裂纹尺寸大于母材区裂纹尺寸,所有试件均断于含裂纹母材处,满足焊缝不先于母材破坏的等承载要求;对焊缝含缺陷母材无缺陷等承载接头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按照等承载接头形状参数设计的焊缝含中心裂纹或者单边裂纹母材无缺陷的对接接头而言,所有拉伸试件均断于焊趾附近的母材处,且抗断应力达到母材的抗拉强度,满足等承载要求。所有疲劳试件均断于含裂纹焊缝处,其疲劳寿命远高于含相同缺陷承受相同疲劳载荷的普通接头的疲劳寿命。
基于断裂参量K因子的含缺陷等承载接头的危险截面从焊缝区域向母材区域转移,保证焊缝区不先于母材区破坏,接头承载能力能够达到母材的承载能力。焊接接头K因子计算系统能够计算含缺陷接头的K因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回归分析后,可获得含缺陷接头K因子表达式。等承载接头设计专家系统能够获得等承载接头所需的形状参数。
|
|
|
|
1 |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2年05期 |
2 |
;各种产品的焊接[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6年02期 |
3 |
;各种钢材的焊接[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6年05期 |
4 |
周瑾;祁文军;薛强;;浅析应力集中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02期 |
5 |
;焊接接头的强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1年03期 |
6 |
宋绪丁,吕彭民;高强度钢焊接接头疲劳强度[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7 |
尚盈宇;;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途径的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8 |
吕涛;史耀武;蒋力培;;残余应力对非均质焊接接头失效评定曲线的影响[J];焊接技术;2007年01期 |
9 |
赵明皞,杨荣根,刘彤,杨峰;高强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研究[J];机械强度;2005年05期 |
10 |
汪建华,朱贤博;焊接接头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计算[J];造船技术;1982年03期 |
11 |
张征权;;TIG熔修提高焊接结构在空气和海水中抗疲劳强度的作用[J];机械强度;1983年02期 |
12 |
夏月明,孟晓霞,薛继仁,刘波军;焊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系统[J];焊接技术;2003年05期 |
13 |
张玉凤,柳锦铭,霍立兴,王东坡;超声冲击方法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14 |
李占明;朱有利;辛毅;;超声冲击处理对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11年02期 |
15 |
季明国;周昌玉;;大型储罐用12MnNiVR钢板焊接接头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J];压力容器;2008年04期 |
16 |
陈云荣;;带内加工倒角钢管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9期 |
17 |
王娜;;浅谈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的评定[J];科技风;2008年09期 |
18 |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9年05期 |
19 |
石秀发;;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机理的简介[J];爆破器材;1989年04期 |
20 |
李彩霞;400m~3球罐的优化设计[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