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轴转台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三轴转台作为测试惯性器件时不可缺少的半实物仿真设备,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对惯性元件等的测试结果,它是保证航空航天设备精度和性能的基础。
本文在分析了系统整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转台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图,并对电机、测角元件等硬件进行了选择。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控制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如下几个各方面的工作。
首先由刚体绕定点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和旋转投影变换等理论基础,推导了三轴转台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由于该模型为一个强耦合的非线性模型,而耦合作用的存在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提出了采用状态反馈和动态补偿的方法进行解耦,以方便之后控制系统设计。
然后针对提出的性能指标,实现了三个框架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了速度环加位置环的双闭环控制的方案。为了加快速度环的响应速度,分别对三个框架速度环进行了校正;在位置环的控制方法研究中,分别运用了PID、模糊PID的控制方法。为了在不改变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增加系统带宽,提出了运用反馈控制加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
在阐述了PID和模糊PID控制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细菌觅食方法优化PID控制参数的方案。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和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并运用在控制系统中。
最后介绍了控制中经常用到的四种摩擦模型,根据所测转台的数据给出了论文中转台的相似摩擦力模型。在论述摩擦力对转台不利影响的基础上,为了克服系统摩擦力对转台性能的影响,采用了加速度反馈控制抑制摩擦的方案。
|
|
|
|
1 |
叶志锋,王道波,王斌;8098单片机在转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1994年01期 |
2 |
曾庆双,王茂,刘升才;三轴转台框架间动力学耦合及解耦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7年03期 |
3 |
王茂,邵长东;带有轴间动力学解耦的三轴转台自适应控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5期 |
4 |
徐凤霞;曾鸣;苏宝库;;基于多周期有限维重复控制的转台动不平衡扰动抑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
5 |
李海兴,蒋蓁;PC机标准并行接口在三轴转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3年05期 |
6 |
姚远,罗晶;伺服设计中的有限元建模[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8年02期 |
7 |
张国良,曾静,邓方林;用四元数法提取加速度计三轴转台测试中的动态误差量[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
8 |
彭虎锋;;温湿度双变量模糊控制系统[J];电气工程应用;2000年03期 |
9 |
张海朝;刘延斌;;三轴转台跟踪控制研究[J];煤矿机械;2006年03期 |
10 |
张国良,曾静,邓方林;加速度计动态误差系数标定的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1年02期 |
11 |
王健;张汝波;;基于POMDP模型的机器人导航控制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
12 |
冯汝鹏,钟德平,法永波;用三轴转台测量激光导引发射、接收视场角数据处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4期 |
13 |
何占胜;金哲;唐静;;半实物仿真中三轴转台误差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4 |
杜辉;;三轴转台控制系统校正与仿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5期 |
15 |
;高博特资讯[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7年02期 |
16 |
陈利耀;;大型三轴转台的建模及静态力学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7 |
杜金名;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在三轴转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1期 |
18 |
李艳东;王宗义;刘涛;柴晓辉;;基于PMAC的三轴转台的伺服系统设计[J];应用科技;2007年07期 |
19 |
汪临伟;彭雪峰;殷侠;;单神经元PID的三轴转台控制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1年05期 |
20 |
梁利华,张松涛,梁燕华;基于PMAC的三轴海浪模拟摇摆台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