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效用理论的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匹配研究

董雪艳  
【摘要】: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认为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资源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源发挥作用的机制并非由单个资源独立完成,不同资源投入的匹配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因此,衡量出企业不同资源的匹配状况,以此为基础提出对企业资源投入倾向的策略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范畴定位于对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投入匹配关系的研究。通过对资源基础观、效用理论、匹配理论的回顾,本文梳理了各理论之间的关系,依据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构造了资源投入效用度量的函数模型,通过对效用函数模型的深度分析,最终构造了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匹配模型。在资源匹配机理的目标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验证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沿着理论基础支撑—资源效用模型设计—资源效用度量—资源匹配机理分析—资源匹配模型设计—实证检验—模型评价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针对资源的特性和内容确立了资源的分类—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然后基于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指数函数构建了企业资源的效应度量模型,并根据模型中所需的参数确立了各资源相应的衡量指标。最后结合对企业资源效用的度量进一步构建了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匹配模型,通过对企业资源投入后所获效用值的度量比较,分析出资源的匹配状况。 为确保模型设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选取了汽车行业的三家上市企业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相应的指标数据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沪、深)企业上市公司年报、锐思数据库、太平洋汽车网等相关报刊杂志所公布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所提供的初始数据整理而得。本文发现通过数据对模型运用分析所获得的效用值、匹配值与企业实际的资源投资状况具有一致性,然而通过本文的结果分析对比,三家不同企业验证的资源匹配结果有很大不同,所以企业应该预先对投入资源的效用值进行衡量,然后根据预测的资源匹配状况,合理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本论文在理论上提出了测量投资资源匹配的方法,实践中为企业提供了测度资源效用匹配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用资源基础理论解决实际资源分配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陶永宏;效用理论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学利;;国际工程项目的效用决策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蔚林巍;;层次分析法的缺陷及其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4 秦建国;;论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秦建国;;论完整的劳动供给曲线[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6期
6 赵延军,王晓鸣;效用理论在房地产项目评价决策中的应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段琼枝;;基于效用理论的网络购物模式下的顾客感知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8 张祖骥;多属性效用的决策方法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9 韩英爱;效用理论在建筑工程投标决策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4年12期
10 刘秋华,陈洪转;电力市场条件下供电企业购电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8期
11 熊运莲,熊中楷,熊洪川,金乐茹;基于效用理论的企业并购价格谈判的讨价还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年20期
12 高军;王睿;李军;;浅论油藏经营项目风险管理决策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7期
13 沈伟锋;谭大璐;尹健;;效用理论和敏感性分析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综合运用[J];建筑经济;2007年S1期
14 杨雅芬;张文德;;科技资源共享中的专利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15 刘佳;胡文杰;;浅谈基于效用理论的弹性包装策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3期
16 鲍丽倩;陈思璇;;基于效用理论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4期
17 安义中,李丹;投资组合理论与国有企业民营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5期
18 马锋,索清辉,宋吉荣;效用理论在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3年02期
19 郝记秀;黄浩丰;关宏志;严海;王元庆;;城市公共交通定价中的补贴测算方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0 王庆;刘琨;;基于效用理论的员工主动离职决策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经济学视角下保险费率的确定——以机动车辆保险为例[A];“创新·和谐·发展”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詹丽;杨昌明;杨东福;;基于效用理论的圈闭评价方法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傅艳华;唐加福;张化光;;基于证据推理的定量定性决策分析方法[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官振中;陈旭;;损失规避偏好下不可靠供货的易逝品订货策略[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翟晖;;消防技术措施与火灾保险最优组合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周延风;黄光;;文化对营销作用机理的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姜才兴;;中国包装企业成长的源泉靠什么?——战略·责任·文化[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杜周运;张玉利;;互动导向与新企业成长关系:不良竞争与政治网络相伴作用下的权变效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孙学敏;;论企业成长管理[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10 唐思文;;批判地吸收效用理论与发展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对刘元胜同志一文的答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阳志梅;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学颖;企业信息资源规划:ILEA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大学;2010年
4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劳铖强;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郭晓顺;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曾永江;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王宏达;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黄建;企业持续成长评价和预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奚菁;中国家族企业组织认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雪艳;基于效用理论的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匹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青亮;效用最优化的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黄维;环境艺术的设计效用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4 李宁;企业—大学联盟动机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江江;基于效用理论的船舶投资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6 李淼;基于企业成长性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陈惠;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颜丽华;效用理论下的再保险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张湘雄;基于效用理论的产品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坊;效用理论的基础问题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王明夫;企业成长空间在哪里[N];中国邮政报;2002年
3 刘静;以一流服务 促企业成长[N];消费日报;2008年
4 时报记者 胡光华;龙岩经济开发区成企业成长助推器[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5 李秋;一切为了企业成长[N];中国审计报;2010年
6 记者 张龙成;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榜[N];中国企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雁南 黄宏 实习记者 罗谦;西南5家钢企上榜2011中国企业500强[N];现代物流报;2011年
8 黄泰岩;企业成长之道[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颖;着眼企业成长 推动行业发展 博特提出十大建议[N];机电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璐;“成长贷”助力小企业成长[N];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