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红外激励上转换材料光谱及荧光增强机理的研究

朱海  
【摘要】: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优异的上转换荧光性质,稀土离子掺杂的氟化物纳米晶体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在上转换激光器、生物成像、光动力理疗、三维立体显示、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而目前如何提高上转换荧光效率、增强荧光强度是制约其发展及应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首次以NaYF_4:Nd~(3+)、CaF_2:Nd~(3+)、CaF_2:Nd~(3+)@CaF_2纳米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近红外激光激励下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及其增强物理机制。 首先,本课题首次制备了掺杂浓度为0.5%~5%的NaYF_4:Nd~(3+)、CaF_2:Nd~(3+)、CaF_2:Nd~(3+)@CaF_2纳米晶体并进行了表征;搭建了近红外激励Nd~(3+)离子上转换荧光光谱实验系统,获得了Nd~(3+)离子上转换荧光线状光谱,覆盖紫外到近红外波段。本课题首次发现了242nm,562nm和726nm上转换荧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比于NaYF_4基质,CaF_2中的上转换荧光提高了~1倍,CaF_2@CaF_2提高了~2倍,进而本课题分析了上转换荧光增强机制。 然后,对Nd~(3+)离子上转换荧光光谱及其物理机制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计算荧光强度和激光泵浦功率的关系得出,Nd~(3+)离子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荧光是双光子过程,而紫外波段的荧光是三光子过程;研究了Nd~(3+)离子的能级结构,进而探究了其上转换能量跃迁过程;通过求解Nd~(3+)离子上转换稳态方程和能量传递速率方程,得出近红外上转换荧光强度与激励源功率成二次方的关系,属于双光子过程,说明上转换过程以能量传递上转换机制为主,并且能量传递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满足一阶指数衰减规律。 最后,搭建了近红外激励Nd~(3+)离子上转换荧光时间分辨光谱实验系统,测量了Nd~(3+)离子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和荧光寿命。Nd~(3+)离子上转换荧光寿命约为200μs~500μs,荧光衰减曲线表现为指数规律的衰变,证明了能量传递上转换机制的主导作用;并且利用共振无辐射能量传递理论解释了上转换荧光寿命越长其强度反而越小的现象。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稀土离子掺杂上转换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凯霞;宋国利;;纳米晶ZnO:Er~(3+)的光致发光特性[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章健;王士维;安丽琼;刘敏;陈立东;;980 nm LD激发下Yb~(3+),Er~(3+)∶Y_2O_3纳米晶粉体的上转换发光[J];发光学报;2005年06期
3 郭艳艳;吴杏华;王殿元;常章用;王金亮;王庆凯;张玉霞;;980nm LD激发下稀土掺杂Gd_2Ti_2O_7粉末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9年06期
4 赵谡玲;侯延冰;徐征;裴晓将;;YLiF_4:Er~(3+),Tm~(3+),Yb~(3+)中Tm~(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5 马义,闫阔,杨波,夏上达;掺杂稀土离子发光动力学模型[J];物理学报;1999年07期
6 颜斌;张翔清;赖华生;陈宝玖;王晓君;;Tm~(3+)单掺杂及Tm~(3+),Dy~(3+)共掺杂YP_(1-x)V_xO_4荧光粉的光谱性质(英文)[J];发光学报;2007年04期
7 王磊;张霞;郝振东;骆永石;王笑军;张家骅;;Y_3Al_5O_(12):Ce~(3+),Cr~(3+)和Y_3 Al_5 O_(12):Ce~(3+),Pr~(3+),Cr~(3+)荧光粉体系中的能量传递[J];发光学报;2011年05期
8 何志毅,郝志然;SrB_4O_7中Sm~(2+)的发光及Eu~(2+)、Sm~(2+)之间的能量传递[J];中国稀土学报;1992年03期
9 杜小军,蒋荣庆;大直径潜孔锤冲击能量传递模拟试验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6年06期
10 刘峻峰,滕枫,徐征,侯延冰,李勇,徐怡庄,吴瑾光;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_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5期
11 刘春棠,何大伟,李少霞,刘端阳,鲁成祝;稀土离子Ce,Tb掺杂硼磷酸锶荧光粉的发光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12 邓召儒;杨盛谊;娄志东;孟令川;;BCP在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3期
13 李文先;石晓燕;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任铁;赵磊;;Tm~(3+)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合物体系中对Dy~(3+)的荧光增强效应(英文)[J];发光学报;2009年05期
14 庄国华;林剑峰;林林;施科桦;冯卓宏;郑志强;;Er~(3+)/Yb~(3+):KY(WO_4)_2晶体能量传递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5 王申伟;衣立新;丁甲成;高靖欣;郭逦达;王永生;;Si基CeO_2/Tb_4O_7超晶格薄膜发光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16 许武,张新夷,徐叙瑢;ZnS:Mn~(2+),Sm~(3+)粉末材料中Mn~(2+)和Sm~(3+)之间的能量传递[J];发光学报;1983年02期
17 周映雪,李文连,邵铁峰,刘洪楷,许少鸿;CaS:Ce,Tb中Tb~(3+)到Ce~(3+)的能量传递[J];发光学报;1986年02期
18 袁慧君;塑料闪烁体基质到溶质的能量传递[J];发光学报;1988年01期
19 许武,张新夷,徐叙瑢;高压下ZnS荧光材料中锰与稀土的相互作用[J];中国稀土学报;1991年01期
20 何靳安,蒋丽金;光动力复合藻胆蛋白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现象[J];生物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燕;卢灿忠;;ZnO:Eu~(3+)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任兆玉;贺俊芳;王水才;侯洵;匡廷云;;高等植物光系统Ⅱ中超快能量传递的实验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王水才;贺俊芳;张舒;贺锋涛;任兆玉;辛越勇;单际修;李良璧;匡廷云;;光系统II能量传递电荷分离研究[A];第五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李嫕;陈金平;杨国强;李沙渝;;一种模拟光合作用体系的合成及能量传递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海娜;徐征;赵谡玲;黄金昭;宋丹丹;张福俊;;有机阱结构器件中能量传递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霞;张胤;王喜贵;;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基红色发光材料中敏化发光和能量传递[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秦志英;彭伟;侯书军;;振动磨的发展及刚散耦合动力学[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黄昆;齐剑;夏锦明;章成峰;陈静;刘少轩;徐怡庄;吴瑾光;;二维相关光谱探测荧光能量转移现象[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根华;;K_3AlF_6和KBF_4基质中Ce~(3+),Tb~(3+)的发光性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李炳伟;周新木;;共掺杂Eu~(3+)、Sm~(3+)对CaTiO_3:Pr发光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莹;稀土Ho掺杂氧化物和氟化物材料上转换荧光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游宝贵;稀土掺杂氟化物晶体的光谱性质和能量传递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韦先涛;镱激活的红外下转换材料和铋铕共掺氧化钆的制备及发光性质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盛天琦;基于能量传递的稀土掺杂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吴凌远;稀土掺杂红外下转换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周佳佳;基于稀土离子能量传递的发光控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7 姜桂铖;稀土掺杂光谱转换材料及其生物荧光探针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张慧娟;几种氧化物基量子剪裁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朱立刚;稀土离子掺杂发光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黄小勇;稀土掺杂发光材料下转换发光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近红外激励上转换材料光谱及荧光增强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康宏格;Sr_2CeO_4、Sr_2CeO_4:Ln(Ln=Eu,Sm,Er,Ho,Tm)和Sr_2CeO_4:Eu,Gd的微波法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桂珍;染料掺杂SiO_2凝胶复合体系光学性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红兵;铕(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于婷婷;稀土离子掺杂钨酸钆纳米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陈典港;英语中间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韩万磊;稀土离子掺杂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上转换光致发光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田莹;纳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肖雨亭;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10 马健;多体系统能量传递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子;关于《能量传递》的思考[N];美术报;2011年
2 通讯员 艾华;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N];安徽日报;2005年
3 艾华;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N];江淮时报;2005年
4 张红林;电脑缘何让你的眼不舒服[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5 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余宏章;选用叶面肥谨防误导[N];农资导报;2009年
6 记者:游雪晴 实习生:姜靖;超分子:探索在化学学科前沿阵地[N];科技日报;2006年
7 实习生 白明山;北京民协邀专家讲授前沿创新理论[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金勇;吴骊珠:做“有用”的化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樱子;电磁波危害不容忽视[N];上海科技报;2002年
10 杨红旭;地价缘何疯过房价[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