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观测器的航天器执行机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

陈振朋  
【摘要】: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在轨运行航天器的任务变得愈发复杂,航天器发生故障的概率随之增大,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中,大多是利用系统的状态残差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的正确性基于设定的阈值,此值的设定较为复杂,影响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应用故障重构的思想进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并利用重构的故障进行容错控制设计。本文首先对姿态控制系统的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闭环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敏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作用飞轮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讨论研究了比例微分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了基于观测器的故障重构方法,在精确观测系统状态的前提下,利用观测器的输出部分实现故障重构,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滑模观测器,采用自适应律补偿系统参数的干扰,利用滑模部分实现故障的重构,此方法在故障诊断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现象;另一种是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采用未知输入和故障解耦技术,实现两者的解耦设计,并对两者进行重构设计,此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降低了观测器的维数,在工程上易于实现。对于这两种方法,论文基于Lyapunov理论分别给出了稳定性证明。从仿真结果来看,观测器实现了状态的精确观测,对于飞轮突发性故障和间歇性故障,两种观测器都实现了故障的重构,且精度较高。最后,本文研究了基于伪逆法的容错控制方法,同时给出了稳定性证明,对于飞轮发生的间歇性故障,即飞轮的输出力矩有一个偏差,在故障精确重构的前提下,利用附加的控制律实现故障信息的补偿,实现故障调节,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控制律的调节作用,虽然姿态角仍有偏差,但偏差已经很小,这说明该方法对于间歇性故障有很好的容错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喻业勋;;观测器应用技术研究[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 刘强;;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鲁棒高精度转速估计方法[J];工程设计学报;2009年02期
3 王欢;高秀华;张小江;黄大巍;陈淑清;;状态反馈控制及观测器在多桥车辆转向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朱芳来;方雯;韩冬;;一类混沌系统的高增益观测器同步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5 宋超;赵国荣;黎志强;周源;;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控制[J];飞行力学;2012年06期
6 任彦;刘正华;周锐;;滑模干扰观测器在低速光电跟踪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杨素平;方勇杰;周庆捷;;降维观测器在发电机组跟踪同期控制和调速控制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8 姜斌,王江,王先来;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大系统的鲁棒观测器设计[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6年02期
9 王建平;具有智能观测器的交流矢量控制系统[J];电气传动;1998年04期
10 宋立辉,姜兴渭,谷吉海;容错降维观测器设计及其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1 王占山,黄玮,季策;时间延迟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2 刘阔;刘杰;郭大猛;杨克石;;挖掘机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J];机械与电子;2009年06期
13 陈炜峰;周权;臧强;;非线性微分-代数子系统的初始化高增益观测器设计[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14 陆建山;王昌明;何云峰;胡伟伟;;改进型干扰观测器在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3年08期
15 付金宝;丁亚林;仲崇亮;冷雪;;带干扰观测器的航空相机前向像移补偿控制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6期
16 高越农;闻传信;肖楚林;何文明;;应用负载观测器改善连轧机抗扰性能的研究[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7 张潜,梅灿华,费树岷;一类线性切换系统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镇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18 邓高寿;潘宏侠;;灌渠自动控制最优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1期
19 张从鹏;刘强;罗学科;谢富春;;基于观测器的直线电机气浮工作台扰动抑制[J];机床与液压;2008年08期
20 何静;邱静;张昌凡;;一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兴成;;两类混沌系统观测器的推广形式[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黄翼虎;贾喜梅;;基于模糊观测器的容错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韩忠旭;;代数比例相似观测器的定义及其数学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元;孙晶鑫;谢彦红;;网络时延观测器设计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刘艳红;李春文;;一类广义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邢绍邦;赵克友;;一种新型异步电动机磁链观测器仿真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程鹏;陈小娟;;磁通观测器滑动模态的LTR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胡陟;蔡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虚拟手术力反馈控制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友;齐丽;张嗣瀛;;一类不确定线性中立系统的观测器设计与镇定[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张端金;张爱玲;;基于观测器的Delta算子系统故障检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洪彪;离散模糊奇异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及模糊关系的求解[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才学;基于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黄敢基;基于时变Lyapunov函数方法的几类观测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剑慰;基于模型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朱芳来;非线性控制系统观测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6 尹正男;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干扰观测器的系统性设计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柯;基于观测器的动态系统故障估计和调节[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彭宇;非线性智能观测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9 金辉宇;基于近似模型的非线性采样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振华;描述系统的故障诊断观测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燕;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董新海;离散时间奇异时滞马尔科夫跳跃系统的观测器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振朋;基于观测器的航天器执行机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振;基于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的观测器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玉格;基于函数观测器的多个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D];温州大学;2015年
6 姜悦斌;次优鲁棒函数观测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田伟;梯度优化鲁棒函数观测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红钰;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观测器的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帅帅;基于采样观测器的反馈控制设计[D];青岛大学;2013年
10 张耀先;基于观测器与自适应方法的混沌同步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