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风对采用旋流燃烧器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摘要】:W火焰锅炉是一种专门用于燃用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分煤种的电站锅炉,由于其独特的炉膛结构和燃烧器布置,锅炉运行时炉膛内保持较高温度,使得炉膛内环境利于NOx生成,因而W火焰锅炉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NOx排放量较高的问题,在当前我国雾霾频发、国家对燃煤污染物排放治理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降低W火焰锅炉NOx排放意义重大。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对某电厂一台300MW的BW技术W火焰锅炉进行了低NOx燃烧技术改造。在锅炉上炉膛喉口处加装下倾缝隙式燃尽风喷口,以实现锅炉煤粉气流的分级燃烧,为保持加装燃尽风喷口后锅炉燃烧器气流的下射深度,在燃烧器内、外二次风喷口处加装半圆环形挡环,内、外二次风挡环阻挡面积占相应喷口面积的比例均为25%,燃烧器布置在W火焰锅炉前、后拱上,加装挡环一侧靠近炉膛中心,未加装挡环一侧靠近锅炉前、后墙水冷壁。本文旨在研究经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的W火焰锅炉单只燃烧器与全炉膛的流场特性,采用冷态空气动力场模化试验进行研究。本文利用IFA300型恒温热线风速仪对加装挡环的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气流速度进行测量,研究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流动特性;利用热电偶测量加装挡环的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气流温度,研究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气流混合特性;利用IFA300型恒温热线风速仪测量W火焰锅炉全炉膛气流风速,研究燃烧系统改造后W火焰锅炉全炉膛的流场特性。首先,本文利用单只燃烧器流动特性试验系统研究了二次风率分别为37.6%、41.7%、46.5%、51.3%时加装挡环的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气体流动特性。发现,燃烧器二次风量增加,燃烧器气流的扩散和旋转都增强;燃烧器内、外二次风喷口的半圆环形挡环会造成燃烧器加装挡环侧和未加装挡环侧的气流差异,燃烧器未加装挡环侧气流风速、扩散混合强度和旋流强度均大于加装挡环侧,但加装挡环并未改变燃烧器的旋流本质。然后,本文利用单只燃烧器混合特性试验研究了二次风率分别为37.6%、41.7%、46.5%、51.3%时加装挡环的单只燃烧器出口区域气体混合特性。发现,燃烧器二次风量增加对于燃烧器加装挡环侧和未加装挡环侧一次风气流与二次风气流的混合均有利,但由于燃烧器未加装挡环侧二次风量更大,燃烧器未加装单环侧的混合速度也高于加装单环侧。最后,本文利用W火焰锅炉全炉膛流动特性试验系统研究了二次风率分别为37.6%、41.7%、46.5%、51.3%时W火焰锅炉全炉膛的流动特性。试验结果发现,随着锅炉燃烧器二次风量的增加,锅炉炉膛流场呈现不对称到对称再到不对称的变化规律,其中,当燃烧器二次风率为46.5%时,锅炉流场基本呈现W型的对称流场,且下射深度较深;燃烧器二次风量的变化对锅炉上炉膛燃尽风区流场影响不大,所有二次风率下燃尽风区流场均呈现一个稳定的较小W型流场。综合以上各试验结果,选择燃烧器二次风率46.5%时的配风作为锅炉实际运行时的基础风量,锅炉实际运行中,在此风量基础上调节锅炉配风,以实现锅炉运行的最优化。
|
|
|
|
1 |
车刚,何立明,惠世恩,徐通模;改造W型火焰锅炉结构的实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0年05期 |
2 |
车刚,何立明,惠世恩,徐通模;W型火焰锅炉冷态模化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
3 |
焦志强;火电机组的W形火焰双拱锅炉[J];电力建设;2001年06期 |
4 |
车刚,徐通模,许卫疆,惠世恩;W型火焰锅炉冷态空气动力特性的测试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1年01期 |
5 |
车刚,孙新国,王涌,周屈兰,窦文宇,惠世恩,徐通模;W型火焰锅炉结构改造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6 |
高春文;W型火焰锅炉的运行分析[J];山西电力;2002年03期 |
7 |
田新荆,万中平,林协丰;W型火焰锅炉冷态流场的研究[J];湖北电力;2002年01期 |
8 |
;“W”型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讨会在鸭河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举行[J];热力发电;2003年10期 |
9 |
程智海;W火焰锅炉燃烧脉动现象研究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
10 |
王运明;引进型W型火焰锅炉的技术特点及运行分析[J];华中电力;2003年04期 |
11 |
马斌,徐齐胜,李乃钊,岑可法;韶关电厂1025t/hW型火焰锅炉调试[J];热力发电;2004年05期 |
12 |
方庆艳,姚斌,江瑞宝,周怀春;W型火焰锅炉炉内燃烧过程检测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4期 |
13 |
车丹;金燕;;W型火焰锅炉在山西省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2期 |
14 |
常建刚;宁志刚;田占军;;“W”形火焰锅炉燃烧不稳的解决措施[J];河北电力技术;2006年02期 |
15 |
杨静;肖向东;刘莉;张涛;;600MW“W”火焰锅炉制造技术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07年01期 |
16 |
王振雷;;W火焰锅炉调试期间的问题及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
17 |
吴彦坤;高正阳;朱予东;王艳军;张婷;;W火焰锅炉燃烧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锅炉制造;2007年02期 |
18 |
阳德志;魏小林;;W型火焰锅炉炉内三维速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力学季刊;2007年04期 |
19 |
沈永庆;;国产600MW“W”火焰锅炉的调试及运行[J];云南电力技术;2008年02期 |
20 |
车丹;马小霞;;无烟煤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燃烧特性与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