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有机小分子的光学非线性及光限幅研究
【摘要】:非线性光学的发展,离不开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发现,所以探究某种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性质,设计优秀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结构成为了大家日益关注的核心。多环芳烃类有机分子材料由于其良好的非线性特性,所以是一类比较优质的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它们也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比较强的推拉电子能力,故而在显示、染料探针以及光限幅等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两种分子结构相似的有机多环芳烃小分子材料进行研究,先是对两材料进行线性表征,得到紫外可见吸收谱和荧光发光谱。之后通过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得出材料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和能级带隙。接下来利用Z-scan技术,对两种材料分别进行了纳秒、皮秒脉冲宽度的不同能量下的Z扫描实验,以探究两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响应,在排除了溶剂分子无吸收的情况下,两种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反饱和吸收,并且得到了Z-20材料的非线性物理机制是由双光子吸收这一三阶效应与双光子吸收诱导的激发态吸收这一五阶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Z-33材料是单纯的激发态吸收导致的三阶非线性吸收机制,并拟合出相应的有效非线性吸收系数。最后通过皮秒泵浦探测技术和飞秒瞬态吸收技术,研究了两种材料分子内部激发态吸收情况以及能级的跃迁规律,确定了此两分子的能级模型和能级速率方程,并拟合出相关的吸收截面和能级寿命等参数。分析得到具有电子推拉结构的分子要比π-π*跃迁的分子非线性性能强,并由此探究了Z-20材料在光限幅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
|
|
|
1 |
郭俊鹏;谢政;连彦青;王晓工;;水溶性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限幅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6期 |
2 |
陈军;王双青;杨国强;;有机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及其非线性光限幅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2015年04期 |
3 |
徐洪耀;周剑平;光善仪;李村;尹守春;;聚合物光限幅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9期 |
4 |
李中兵,曾繁涤;碳纳米管光限幅效应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3年04期 |
5 |
常青,叶红安;光限幅材料与激光防护[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苏红,张为俊,王世兴;理想聚焦系统光限幅效应的理论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01年03期 |
7 |
余大斌,孙晓泉,王自荣;光限幅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激光防护中的应用[J];激光技术;1999年05期 |
8 |
宋瑛林,王玉晓,方光宇,常宏,吴谊群,刘颖,左霞,朱清桃,陈耐生;萘酞菁锌化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J];光学技术;1999年04期 |
9 |
朱培旺,余从煊,刘敬镛,宋瑛琳,李淳飞;聚丁二炔光限幅材料[J];中国激光;1996年05期 |
10 |
刘星;左敦稳;路元刚;徐锋;王朋;;碳纳米粒子悬浮液光限幅性能数值模拟[J];光散射学报;2017年01期 |
11 |
程坤;赵军普;胡东霞;代万俊;周维;张鑫;邓武;蒋学君;张崑;张小民;景峰;;基于光限幅效应时域滤波的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10期 |
12 |
徐洪耀,光善仪,余从煊,宋瑛林,李淳飞;尿烷取代聚二炔反饱和吸收光限幅特性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6年01期 |
13 |
宋瑛林,杨学栋,李峰,丁毅,唐光诗,朱鹤荪;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光限幅研究[J];光学技术;1997年06期 |
14 |
宋瑛林;张学如;李峰;李淳飞;;富勒烯的功率光限幅特性[J];中国激光;1997年01期 |
15 |
宋瑛林,余从煊,朱培旺,徐洪耀;嘧啶环取代二乙炔的光限幅特性[J];高技术通讯;1995年08期 |
16 |
孙玉萍;刘纪彩;王传奎;;含时电离对飞秒脉冲激光在强双光子吸收介质中传播特性和光限幅行为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
17 |
郭俊鹏;谢政;连彦青;王晓工;;水溶性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限幅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18 |
刘晓杰;尹海涛;;物理参数对光限幅效应的影响[J];应用光学;2006年01期 |
19 |
刘颖,左霞,吴谊群,朱清桃,陈耐生,宋瑛林,方光宇;四溴-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非线性光限幅特性[J];应用化学;2000年05期 |
20 |
宋瑛林,李峰,张学如,王瑞波;瞬态功率光限幅实验[J];光子学报;199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