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托管的实践研究
【摘要】:儿童群体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弱小而又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他们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监护才能茁壮成长,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家庭中出现了照顾“真空”,儿童托管应运而生。为了儿童托管业的完善和儿童的成长发展,本文对社区托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包括社区托管的模式探究、社工在托管中的效应及不足、各个主体(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工、家长及儿童)之间的互动过程,对社区托管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实习和武汉市的社区托管政策,探索了M社区托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社区托管的现状进行了长期的参与观察,与长期服务于社区托管的社工们建立的良好的同事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及托管儿童家长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通过访谈获取了大量信息。为探究社工介入对托管的影响,本研究重点接触的对象是托管儿童,在服务中以优势视角理论、团体动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了小组及个案的实务方法对儿童进行了介入,并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介入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对于社区功能的完善、社区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儿童(尤其是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效。其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社工自身的不足,例如专业性不足、职业道德欠缺、社工机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其二外部环境的束缚,例如资金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权力弱小等等。最后,本研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实务实践,探索性的从政府、社区、家庭、社工及机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同时对目前的社区托管模式进行了优化改良。希望能够助力社区托管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良的托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