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排放的垃圾、废弃物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年产近1.5亿吨城市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堆积量高达70亿吨。深圳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常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日均垃圾产量达17800吨。然而,目前大多数被废弃的垃圾并非毫无用处的,若能对其进行有效分类并加以利用,垃圾也能变废为宝。如何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从2000年起,深圳作为首批“生活垃圾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在垃圾分类模式的探索上,从法律法规、政策、技术等层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本篇论文着眼于深圳市南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历程,通过文献研究,从垃圾分类标准、政府监管手段、行为导向三个方面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实践经验。结合深圳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对比分析、调查问卷等手段,对南山区垃圾分类的背景、所具备的条件、基本状况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南山区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阻力进行深入分析,在总结相关经验及分析因果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南山区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宣传效果不佳、垃圾分类末端处理差、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统计方式、监管体系不健全、处罚力度弱等。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问题,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覆盖不全面、监管渠道不畅通、执法机制不健全、垃圾处理设施设备不足、企业参与率低、行为人主体意识薄弱等。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经验的总结,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升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拓宽垃圾分类收运渠道、拓宽宣传途径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垃圾分类市场化、提高责任主体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