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夏雷  
【摘要】:村落风貌由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是村落特色的综合表达。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村落风貌也逐步地发生着变化,“城乡一貌、千村一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村落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在逐渐丧失,村落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也非常关注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村落风貌成为未来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东北严寒地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农业地区广大,乡村众多,农村环境建设相对缓慢和滞后,但盲目建设、风貌破坏、特色缺失等问题同样突出,具有特殊的开展村落风貌研究的典型意义。研究以“十二五”绿色村镇课题为契机,从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特色逐渐消弱等问题入手,针对风貌信息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提出定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风貌研究方法,通过“信息收集——数据构成——系统搭建——功能应用”的思路建立风貌数据库系统,为村落风貌信息管理、特色识别、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收集”——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实态调研与风貌现状特征解析。通过对典型村落自然、人文、人工风貌要素的收集,获取全面、完整与多样的风貌信息,分析村落风貌的成因。“数据构成”——建立村落风貌信息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基于村落风貌调研结果,立足于东北严寒地区村落基础条件特征,提出村落风貌信息集成与整合、识别与编码方案,并据此构建村落风貌基础数据库,形成其内部数据组织结构。“系统搭建”——建立村落风貌数据库系统与标准数据库。通过梳理村落风貌体系与数据库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以村落风貌特色塑造理念下的风貌规划思路为突破点,提出针对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信息特色的数据提取与运算方法。构建村落风貌量化引导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标准引导值,对基础风貌信息进行提取与运算处理,构建村落风貌标准数据库。“功能应用”——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特征解读、风貌发展类型识别、规划提升策略等应用分析。基于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东北严寒地区28个村落风貌的综合评价,对村落自然、人文、人工风貌特色进行解读,提出风貌提升策略。通过村镇景观规划、村落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对系统的应用模式与功能拓展进行阐述与延伸讨论。研究以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建设需求为基础,通过对风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对风貌信息的量化处理,探讨了在不同规划与研究需求下数据库系统内数据体系拓展与功能应用。为即将开展的省域和县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为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专业与技术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娄瑞雪;;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思考——基于海南岛屿传统村落视域的问题探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2 门坤玲;;问题导向的城郊传统村落活化设计探析[J];装饰;2019年11期
3 孙明;龚怡旭;胡扬阳;;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州传统村落绿色发展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10期
4 曹伟强;程海帆;王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探索——以马关县梁子上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9年25期
5 田铂菁;李志民;李立敏;;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研究[J];城市建筑;2019年26期
6 余厚洪;;文化视角下的丽水传统村落与乡土记忆论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7 王利羽;尹湘娥;;资水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困境与景观重构研究[J];城市建筑;2019年23期
8 代富红;刘娟;杨钧月;;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效果与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9年22期
9 王银霞;吴林汉昕;叶凌颖;吴涌平;陈祖建;;景观基因视角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土坑村为例[J];南方园艺;2019年06期
10 顾频捷;;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中景观资源的评价及态势分析法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25期
11 孙直法;;盐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结构评价与保护[J];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36期
12 祁嘉华;靳颖超;张宏臣;;传统村落中景观基因的价值与保护[J];中国名城;2020年01期
13 秦琪;许大为;;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乡村景观调研报告[J];绿色科技;2019年23期
14 冯勇;张进;;以河南省愚公村为例谈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形态变化[J];山西建筑;2020年02期
15 刘有于;冯维波;;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农村;2019年06期
16 陈伟煊;陈继腾;程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J];小城镇建设;2019年12期
17 陈伟煊;陈继腾;姚林;张俊;;基于类型划分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初探——以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仁憨;朱杰;苏兴田;郭茹芳;;新时代我国村落体育文化生态内涵、发展困境与修复策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2 孙华;;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对策[A];"望山·看水·记乡愁"—生态文明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文集[C];2017年
3 谢常喜;何辉;何晓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策略初探——以贺州市钟山县英家街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4 赵之枫;王峥;;“织补理念”引导下的传统村落规划策略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5 罗迪;朱霞;;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传统村落复兴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6 刘子翼;;北京新时期传统村落规划策略的若干思考[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7 邱腾菲;;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设计导则初探[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8 袁青;胡学慧;;辽西朝阳县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策略[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9 李欢;刘灿;谭玲冲;;对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总结与思考[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0 孙瑞;;老龄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思路[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1 王欢;张鹏;;空间正义视角下对传统村落评选与保护的思考[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2 周静海;牛艺;周阳雪;于海洋;张亚萍;;辽宁省西沟村传统村落风貌特色及保护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3 周阳月;;文化生态学视阈下传统村落复兴动力与路径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14 何智锋;鲁斐栋;徐硕含;张志敏;;山地开发区转型下传统村落协调发展研究——以金华武义开发区传统村落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山地城乡规划)[C];2016年
15 杨昌鸣;郭莹;;略论传统村落的动态保护[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6 郭诗洁;陈锦富;;市域层面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初探——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7 袁方;王崇烈;魏琛;;北京市传统村落现状更新模式及对策探析[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8 李欢;;“乡愁的滋味”——探讨湖南传统村落的特征与类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9 郭崇慧;李敏谦;曹梦月;;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分析[A];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0 陈阳;柳肃;;崇木凼传统村落的空间解析及保护对策——以文化生态学角度解析传统村落[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雷;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2 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韦松林;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陆保良;村落共同体的边界变迁与村落转型[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伟;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6 白佩芳;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毛靓;生态生产性土地视角下的辽西地区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D];;年
9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3 薛晶天;村落养老价值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4 刘渌璐;广府地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5 严俊杰;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6 刘天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农户行为响应及调控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7 ;[D];;年
18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9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0 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懿;浙中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地域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2 朱雯雯;西南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智慧及启示[D];重庆大学;2019年
3 姚宏;基于适应山地地形的村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
4 陈伟煊;基于传承度评价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
5 李静疑;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
6 薛戴嵘;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D];南京大学;2018年
7 孙雨瑄;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年
8 林伟;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
9 张元;陕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智慧与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
10 张基伟;陕南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
11 张旭钰;“内生发展”理念主导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12 范畴;基于文化特性的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3 汤明望;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共同体构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
14 张小磊;湘西传统村落那必村改造与更新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5 沈令婉;传统村落活化视角下民宿营造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16 张玉苗;豫西陕县地坑院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9年
17 张晓绒;古黟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特征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年
18 韩奕超;晋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保护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
19 赵吉星;济南传统村落形态与山体环境架构关联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年
20 张丽恒;辽宁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孙鹏飞;在保护中推动发展 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发展之路[N];平顶山日报;2020年
2 记者 李亚云;我市四村落上榜[N];信阳日报;2020年
3 记者 唐庆;我州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N];团结报;2020年
4 记者 宋钧;强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N];石家庄日报;2020年
5 通讯员 罗志元 杨向军;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历史文化[N];邵阳日报;2020年
6 记者 王齐斌;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N];池州日报;2017年
7 彭科峰;警惕“消失的村落”[N];中国科学报;2012年
8 陈龙腾;省人大调研组来我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题调研[N];团结报;2020年
9 榆林学院教授 郭冰庐;传统窑洞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N];陇东报;2020年
10 乐婷婷;“最美村落”马降龙[N];中国旅游报;2020年
11 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宋新成;我市将对省级以上传统村落挂牌保护[N];洛阳日报;2020年
12 陈峰;探寻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N];宁波日报;2020年
13 首席记者 常凯;发挥优势 统筹结合 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N];鹤壁日报;2020年
14 宛庆丰;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N];团结报;2020年
15 记者 梁佳欣 通讯员 邱磊;我市为12条中国传统村落挂牌[N];江门日报;2020年
16 记者 王臻;我省123个传统村落已全部实施挂牌保护[N];青海日报;2020年
17 全媒体记者 王玉召;我区18个传统村落全部挂牌保护[N];新疆日报(汉);2020年
18 郭芳 傅云潇;全电村落美了上田富了民[N];国家电网报;2019年
19 记者 卢晓兵 张鸿雨;我市7个村落上榜[N];平顶山日报;2019年
20 吴红艳 黎泽群;我州90个村落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N];团结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