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生成及机理的研究

辛铁柱  
【摘要】: 微弧氧化技术又称为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或阳极火花沉积技术,这是一种在阀金属及其合金表面通过微等离子体放电,进行复杂的电化学、等离子化学和热化学过程,原位生长氧化物陶瓷膜的新技术。利用此项技术形成的表面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强、硬度高、耐磨性、耐蚀性、抗热震性高,膜层电绝缘性好、击穿电压高。不仅如此,该技术采用能量密度极高的微等离子弧加热的先进加热方法,基体组织结构不受影响,且工艺不复杂,不造成环境污染,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材料表面处理新技术,正成为国际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俄罗斯、美国、英国及日本等国对这项新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 铝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含初期氧化膜的电化学形成,以及后续的陶瓷膜击穿,其中包含热化学、电化学以及光、电、热等物理作用,并且这一过程受基体本身的材质、电源参数以及电解液的参数影响,很难在线监测,这就为理论研究带来困难。因此,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理论模型能圆满地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对其机理研究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本文通过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成机理、工艺规律、工艺试验及生成陶瓷膜特性的系统研究,以求进一步掌握和了解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加工新技术,为推进该技术的产业化和深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微弧氧化过程的机理是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生成陶瓷膜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微弧氧化过程的机理模型。认为由于在微弧放电通道内气体压力较高,在此压力范围内电子不可能被电场充分加速,其能量经碰撞被高密度的气体分子有效地吸收而变成热能,使体系达到热平衡,此时电子的温度Te和气体的温度Tg相同,即Te=Tg。微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为氧的等离子体,孔底的氧气泡首先被击穿,产生氧的等离子体,这一过程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焦耳热,又引发孔底氧化膜的雪崩击穿,氧化膜的击穿可以认为发生在阻挡层有瑕疵的弱斑上,这个弱斑是阳极氧化时氧化膜产生晶格缺陷的地方。 整个放电通道的等离子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正离子的迁移,在阴极处(溶液与陶瓷膜的界面)留下正的空间电荷,这些空间电荷增大了阴极的电子场发射,以此来保证电流的连续性并且使雪崩可能发展到足以引起持续的击穿。 氧等离子体中存在着激发态的氧分子和氧原子,这些都是活性物质,在微弧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高速快门的照相机(快门速度为1s/1000)拍下了阳极表面的放电点状况。可以看出,工件表面同时放电的通道数量很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彩文;吴士军;;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6期
2 薛文斌,邓志威,李永良,陈如意,张通和;Ti-6Al-4V在NaAlO_2溶液中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结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3期
3 王永,康熊仁,章盛磊,李炳生;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涂覆陶瓷膜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4期
4 全伟;胡正前;Chernega.S.M.;马晋;;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制备工艺设计[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9年12期
5 杜继红,李争显,慕伟意;不锈钢铝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4年01期
6 蔡宗英,张莉霞,邢献然,李运刚;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制备陶瓷膜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04年03期
7 薛文斌,邓志威,陈如意,张通和;钛合金在硅酸盐溶液中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结构[J];金属热处理;2000年02期
8 吴汉华,金曾孙,龙北红,汪剑波,王秀琴;阴/阳极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耐蚀性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4年12期
9 张永君;蒙继龙;;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黑化一体化技术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5期
10 张英;孟保平;杨国英;姚素娟;;镁合金微弧氧化研究[J];有色金属加工;2004年06期
11 蔡雷;;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在包装和食品机械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年04期
12 杜克勤,寇瑾,严川伟;黑色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3年06期
13 陈飞;周海;姚斌;陈晨;;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7年06期
14 张欣宇,石玉龙,方明;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性能研究[J];电镀与涂饰;2002年06期
15 龙北玉,吴汉华,龙北红,汪剑波;电解液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相组成和元素成分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16 宋润滨,左洪波,吉泽升;轻合金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陶瓷化进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3年02期
17 郭洪飞;安茂忠;霍慧彬;徐莘;;工艺条件对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6期
18 刘建平,旷亚非;微弧氧化技术及其发展[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19 辛世刚;宋力昕;赵荣根;胡行方;;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成与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20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J];电加工与模具;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铁柱;赵万生;刘晋春;;电源参数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琳;王力军;来永春;黄永章;;LT24铝合金表面氧化陶瓷膜的形成过程及特性[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4 辛铁柱;赵万生;刘晋春;;电源参数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5 辛铁柱;赵万生;刘晋春;;电源参数对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6 孟凡科;艾东斌;张鸿领;;微弧氧化技术在摩托车铝合金缸体上的应用研究初探[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辛世刚;赵荣根;宋力昕;胡行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与空间应用前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9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10 刘万辉;刘文斌;鲍爱莲;;7N01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铁柱;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生成及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吴汉华;铝、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表征及其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欣盟;大面积铝合金局部放电微弧氧化及热阻隔膜层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均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制及其磨损性能[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吴振东;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及摩擦磨损与耐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小珍;新型中空纤维陶瓷膜的制备科学研究与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吕维玲;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制备的调控及膜层表征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培博;镁合金微弧氧化原位生长陶瓷膜及其摩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苏培博;镁合金微弧氧化原位生长陶瓷膜及其摩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廷益;6063铝合金表面着色锆(钛)无铬转化膜的成膜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廷剑;铝合金LC4微弧氧化膜制备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秀琴;钛及其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特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孟祥跃;钢铁基体铝锰合金镀层微弧氧化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李佳庆;铝合金表面不同颜色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樊康乐;低热损耗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唐培松;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工艺条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7 冯欣荣;多功能微弧氧化电源的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8 徐涛涛;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机制及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刘培宇;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李波;ZL108铝合金中性溶液微弧氧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玉岭;我国以陶瓷膜提纯抗生素首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王桂兰 杨春莉;强生膜推出高端建筑陶瓷膜[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何卫平 周志平;国产陶瓷膜高温过滤管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南京工业大学 邢卫红;陶瓷膜产业发展任重道远[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晓运;我国首次将陶瓷膜技术运用于抗生素生产[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徐少亚 王梅;陶瓷膜工业制备技术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刘得利;SiO_2、TiO_2和ZrO_2基选择层陶瓷膜[N];广东建设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蒙丹;陶瓷膜订单排到了明年上半年[N];南京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朱虹 朱占伟;长庆石化陶瓷膜凝结水除油除铁装置通过鉴定[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南京工业大学徐南平;无机膜应用领域备受关注[N];中国化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