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物复合工艺处理寒冷地区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许春生  
【摘要】: 生化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状况决定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工程投资以及运行成本,是当前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热点。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生化处理效果开始恶化、运行稳定性逐渐降低,因此,在北方低温气候条件下对生化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的工艺参数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论文以寒冷地区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对生物复合工艺的运行状况、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系统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对于改善北方地区冬季水厂运行状况恶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研究在劳伦斯-麦卡蒂理论基础上,依据生物反应原理和物料平衡原理,推导生物复合处理工艺的理论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公式;以微生物动力学指标为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简化计算公式,推导出理论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通过试验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系统的运行状况,得到实际运行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对理论计算进行验证。 论文中研究了系统回流比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比的增大使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呈上升之势,而生物膜的总量没有大的变化;由于系统内的微生物总量的增大,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活性都随着回流比的增大有所下降。活性污泥内硝化细菌的数量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而生物膜的硝化细菌数量随之降低。随着回流比的增大,系统的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 依据中试研究得到了常温条件下系统的最优运行参数:DO控制在2~3mg/L,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污泥回流比为200%。在最优操作条件下长期运行反应器发现,在进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仍然很稳定,运行状况良好,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5%、87.76%和57.58%。 研究中考察了温度对处理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对系统的处理效果影响显著。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由24℃的90%下降到6℃的60%,NH3-N的去除率由90%下降到40%左右。同时,系统内微生物特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无论是污泥浓度还是污泥的活性,都随温度的降低而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俞月娥;火焰法叠层复合工艺与设备通过鉴定[J];印染;1989年03期
2 袁英俊;纸塑复合工艺中的问题与对策[J];印刷技术;1996年05期
3 邵明昶;氢氧复合工艺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1年00期
4 孙德勤;谢建新;吴春京;;复合板的成形技术与发展趋势[J];金属成形工艺;2003年02期
5 谢潇;;不锈钢—铝接触轨复合工艺及模具设计[J];模具工业;2006年07期
6 钟翔山;;采用压凸—冷挤复合工艺提高凸台强度[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6年09期
7 丁永伟;王宝贞;王琳;;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模型研究进展[J];给水排水;2008年S1期
8 白云忠;;轴承位修复工艺探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2010年04期
9 周玉成;魏世忠;徐流杰;崔延遂;;Al_2O_3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0年20期
10 刘兴浩;;强脉冲-酸化压裂复合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5期
11 贾志琦,翟云;稀土处理及挤压铸造复合工艺对Al-18Si合金组织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8期
12 虞翔民;;真空高温钎焊+真空淬火复合工艺的探讨[J];现代机械;1989年02期
13 李强;粘涂—电刷镀复合工艺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2年01期
14 张志坚;塑料薄膜干式复合工艺的研究[J];上海包装;2004年02期
15 张绪强,季民;复合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6期
16 王向英;王增长;郝卫东;;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5年22期
17 骆志高;陈坤;周士冲;;油尼龙铜钉板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矿山机械;2007年02期
18 王琳;陈跃华;李炜;;飞艇囊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08年10期
19 唐光辉;高原;程东;;Q235钢低温渗铬及渗氮复合工艺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年20期
20 欧阳书荀;方雷;吴志超;叶升平;;铸钢节点的消失模-砂型复合铸造工艺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瑞莲;汪明;石松;李卫方;冯志海;;聚芳基乙炔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工艺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维君;;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开发与运用[A];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25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翌庆;张浩;徐光晨;Alan. Luo;陈达;苏勇;;AM60镁合金/6061铝合金液固复合工艺及组织性能[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名华;胡进;汪定江;丁丽丽;;飞机起落架的喷丸-电刷镀复合修复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5 张敬;姜斌;李鑫钢;;微电解-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工业电镀废水[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李淑苓;王景唐;丁炳哲;李谷松;苗卫方;佟华宇;;非晶态薄带的粘结复合工艺和性能[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姚锦祥;;高速线材轧辊表面复合工艺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8 庞志鹏;耿建荣;;聚乙烯醇涂布复合工艺研究[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年会暨塑料包装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严荣楼;梁正海;;高温热压复合工艺是玻纤覆膜滤料品质的保证[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耀华;彭书成;;盾铃型钢纤维及生产线研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津生;磁场—趋磁细菌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D];天津大学;2005年
2 潘明珠;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李天成;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4 曹斌;复合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许春生;生物复合工艺处理寒冷地区城市污水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丁永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肖恩荣;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净化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8 甘章华;块体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湖峰;薄板件台阶断面FCF加工法的工艺与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龙芋宏;激光电化学微加工机理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培杰;SBR及其复合工艺在南方城市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南林学院;2001年
2 吴建堃;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艳红;磁场—趋磁细菌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D];天津大学;2005年
4 蒋应平;电磁场—趋磁性细菌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恩让;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翥田;生物膜-SBR复合工艺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任茂明;磁场—趋磁细菌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杨娜;复合淹没式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汉国;大芦家临二块底水油藏开采机理及封堵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刘雅娜;生物膜—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刷复合工艺点滴[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朱根林;功能性多层共挤复合工艺在食品和医药软包装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3 曹春宝 李满宏;改变复合工艺减少残留物确保医药食品包装安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曹华;预涂膜复合工艺技术图解[N];中国包装报;2002年
5 陈昌杰;解读无溶剂复合[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曹华;预涂膜复合工艺技术图解(26)[N];中国包装报;2002年
7 张改梅;塑料膜复合工艺介绍[N];中国包装报;2005年
8 李建东;精心选择产品材料 严格控制复合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7年
9 陈昌杰;解读无溶剂复合[N];中国包装报;2008年
10 北京印刷学院 刘尊忠;包装材料复合五大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