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主轴动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
高速加工(HSM)作为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为世人瞩目,它的发展使得加工制造业产出越来越高、损耗越来越低。高速电主轴的发展和成熟是实现高速加工的最关键因素,电机与主轴的结合使得能量传递更有效率,加工更平稳,这对实现高速加工至关重要。然而,电机的内置必然增加主轴的质量,同时工作在较高转速下的电主轴,不可避免地受到离心力与陀螺力矩的影响,这必然导致高速电主轴分析的复杂性。
电主轴的结构设计、动静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速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和切削能力,也是影响其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主轴结构的优化和动静态特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高速机床的工作性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商品化软件ANSYS,对电主轴进行建模仿真,综合考虑各种影响电主轴动静态特性的因素,具体工作如下:
(1)分析了高速电主轴的结构特点,针对电主轴设计时需要的两个重要参数,即跨距以及转轴与电机的配合量,进行分析并优化。
(2)通过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结构建模和力学特性分析,获得了轴承静刚度的简易计算方法;并研究了预紧力对陶瓷轴承接触角、刚度的影响;通过经验公式得出本课题轴承的阻尼系数。
(3)对电主轴进行静态有限元建模,经ANSYS计算,得出了电主轴的静刚度,并分析了轴承预紧力对电主轴静刚度的影响。
(4)建立了电主轴的通用的转子动力学模型,理论上分析了离心力和陀螺力矩对电主轴动态特性的影响;对电主轴进行了较精确的动态有限元建模,经ANSYS计算分析,获得电主轴在受离心力和陀螺力矩影响的临界转速;对电主轴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电主轴的固有频率、振型,分析了轴承预紧力对主轴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
(5)对电主轴进行谐响应分析,并对高转速条件下,主轴在前端、转子和后端三个位置所发生的最大动态位移进行了分析计算,考察了电主轴的动刚度变化;验证了电主轴为达到一定指标要求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改善和优化电主轴动态特性提供了数据参考依据。
|
|
|
|
1 |
吴隆;高速铣床电主轴的润滑与冷却[J];润滑与密封;2004年04期 |
2 |
陈长江,郭丽娟,萧汝峰,朱嫩霞;数控机床用高速电主轴振动原因分析[J];现代零部件;2005年10期 |
3 |
本刊编辑部;Step-Tec高速电主轴[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3年01期 |
4 |
闫红卫;徐同申;;国内高速电主轴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制造;2007年05期 |
5 |
郭力,李波;高速电主轴的原理与应用[J];机电产品市场;2000年03期 |
6 |
吕全英;高速电主轴转子质量的检测[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9年03期 |
7 |
沈福金;高速电主轴的刚度问题[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年03期 |
8 |
李合周,周洁稚,刘云,王继峰;瑞典高速电主轴的修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年06期 |
9 |
杨军,郭力,卿红;机床高速电主轴原理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1年04期 |
10 |
孙利;高速切削加工关键技术现状与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
11 |
;电主轴: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J];现代制造;2007年05期 |
12 |
熊万里;;我国高性能机床主轴技术现状分析[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18期 |
13 |
郭力,李波;机床高速电主轴的原理与应用[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0年04期 |
14 |
姚华;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4年02期 |
15 |
谭立新;傅彩明;李建军;胡竟湘;龚进;;高速旋风铣削头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6期 |
16 |
王卫东;;木工机械用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5期 |
17 |
;国内数控机床用电主轴系统的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6年06期 |
18 |
杨贵杰;秦冬冬;;高速电主轴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伺服控制;2010年02期 |
19 |
陈红蕾;;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高速电主轴温度场仿真[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3期 |
20 |
王志宏;殷国富;米良;杨佐卫;;数控纵切车床电主轴数字化设计分析系统研究[J];工具技术;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