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相位共轭技术实现补偿强激光远程大气传输实验研究
【摘要】:
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大气扰动使激光波前发生畸变,激光束发生发散、漂移和闪烁等现象,影响激光传输效果,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相位共轭技术可以补偿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的畸变,使激光会聚到远处的目标上。本文就这一问题开展实验研究。
激光远程大气传输是实现激光精确瞄准的前提,是直接关系到战略和战术激光武器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课题,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激光反卫星和光电对抗领域,以及为战术激光武器提供信标光源。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光学相位共轭技术实现补偿激光大气传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述了大气对激光远距离传输的各种影响以及光学相位共轭技术实现补偿的基本理论。叙述了利用SBS相位共轭技术实现补偿激光大气传输的一般过程,并对系统的几个相关参数进行了讨论。
实验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室外10.5km和3km SBS相位共轭技术补偿激光大气传输实验。针对不同天气状况(普通天气和复杂天气)和同一天不同时间段的激光大气传输进行了实验现象的观测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实验论证了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相位共轭技术补偿远距离激光大气传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
|
1 |
胡渝,杨大让,胡志平;望远相位共轭激光腔[J];量子电子学报;1993年04期 |
2 |
姚建铨,刘燕明;光的相干性对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1期 |
3 |
孙年春,程洁,邓崇俊,吕百达;相位共轭腔的新问题[J];激光技术;1994年01期 |
4 |
过巳吉;无源相位共轭技术[J];中国激光;1994年S1期 |
5 |
陈岩松,张玉河,郑师海,李德华,李承祥,朱镛,吴星;BaTiO_3:Ce在633nm波长的互泵浦相位共轭[J];量子电子学报;1994年02期 |
6 |
贺顺忠,孙远坤.张以谟,姜全忠,吕新壳,陈焕矗;Ce:KNSBN晶体中产生的双泵浦相位共轭[J];光学学报;1995年08期 |
7 |
;CO_2和CO激光激活介质用作相位共轭反射镜的非线性元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5年01期 |
8 |
孙洪波,赵永安;相位共轭法解决光纤传输中的信号失真[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3年06期 |
9 |
董凤忠,丁宏玉,张骏,曾宗泳;用相位共轭技术补偿湍流畸变[J];量子电子学报;1991年04期 |
10 |
王勇竞,郭转运;使用掺杂液晶的相共轭器件的研究[J];光学学报;1994年09期 |
11 |
钟鸣,韩凯,李彤,孙年春,杨社先;用CH_4气体SBBS作为相位共轭镜的(Nd,Ce)∶YAG激光谐振腔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4年10期 |
12 |
张喜和,沈柯;调制脉冲泵浦相位共轭振荡器的动力学行为[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3 |
钱锋,王向朝,王学锋,步扬;脉冲相位共轭光研究的进展[J];光电子.激光;2001年05期 |
14 |
姚建铨,刘燕明;由受激散射产生相位共轭的机制及有关问题[J];量子电子学报;1986年03期 |
15 |
涤非;;相位共轭与光刻[J];激光技术;1982年04期 |
16 |
刘继芳,李育林,忽满利,张培琨,乔学光;BaTiO_3:Ce自抽运相位共轭产生机理随抽运光入射参数的变化[J];中国激光;1999年11期 |
17 |
傅盘铭,俞祖和,米辛,李晓峰,姜谦;相位共轭超快调制光谱学[J];量子电子学报;1994年02期 |
18 |
刘继芳,李育林,忽满利,张培琨,乔学光;BaTiO_3∶Ce自泵浦相位共轭产生机制随入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J];光子学报;1998年09期 |
19 |
冯玉玲,张喜和,沈柯;相位共轭振荡器的Lyapunov指数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20 |
佘卫龙,余振新,李荣基;Cu:KNSBN晶体中光折变波导诱导532nm连续光自泵浦相位共轭[J];中国激光;199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