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轴向间隙压气机的时序效应
【摘要】:
现代叶轮机械的发展,在气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流动的非定常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各种非定常流动的研究中,改变叶轮机械内同名叶栅的周向相对位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控制叶列间干扰的方法。大量的实验与数值模拟都证明,时序效应可以有效的减小叶列间干扰的负效应和改善机组效率,但是仍然缺乏比较系统的机理分析。本文利用动态实验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时序效应在低速重复级压气机上的应用。
本文对不同轴向间隙静叶时序效应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首先,时序效应对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轴向间隙设计工况下,时序效应所带来的压气机的效率都有0.7%左右的提高。轴向间隙的改变将同样会影响机组的气动性能。本文在原型基础上构造了两种轴向间隙变化的方案,为了研究轴向间隙的改变给各列叶栅气动性能带来显著变化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分析的结果显示,轴向间隙最小的方案在叶栅中都表现出较低的流动损失,带来了压气机气动性能的明显变化。本文最后还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轴向间隙和时序效应的最优匹配,二者的优势结合是进一步提高压气机性能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技术途径。
|
|
|
|
1 |
孟祥墉;沈中秋;李茂德;;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性能测试中温度的测量[J];车辆与动力技术;1986年04期 |
2 |
蒋华兵;陆亚钧;袁巍;李秋实;;处理机匣/压气机非定常相互作用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7期 |
3 |
何义团;马朝臣;魏名山;朱智富;;二级增压系统压气机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4 |
王志涛;李大为;史玉恒;孙聿峰;;小型离心式压气机湿压缩实验台测试系统研究[J];应用科技;2007年08期 |
5 |
马文生;顾春伟;;轴流压气机跨声级转子叶顶喷气的流动特性[J];推进技术;2009年03期 |
6 |
张健,任铭林;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0年01期 |
7 |
李传鹏,胡骏,吴铁鹰,王英锋;轴向间距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5年03期 |
8 |
李美林,林峰,陈静宜,童志庭,聂超群;周向进口畸变对压气机失速过程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9 |
刘建勇;袁巍;陆亚钧;;周向局部处理机匣对压气机影响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0年07期 |
10 |
刘科辉;单鹏;李娜;郑严;;弹用涡喷发动机加零级压气机设计方法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6年06期 |
11 |
史亚锋;吴虎;陈立新;王征;杨金广;李密;;轴向间距对某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叶排间干扰的影响规律[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5期 |
12 |
P.M.Came;许常凯;;计算机辅助设计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与压气机[J];国外内燃机车;1983年10期 |
13 |
胡骏
,汤国才
,张惠民;下游畸变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预测[J];航空动力学报;1991年01期 |
14 |
伊卫林;黄鸿雁;韩万金;;轴流压气机叶片优化设计[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2期 |
15 |
李建君;顾春伟;;压气机1.5跨音级内部流动分析[J];热力透平;2008年02期 |
16 |
马文生;禄堃;顾春伟;;压气机静叶气封几何优化与流动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
17 |
徐全勇;侯安平;周盛;;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的掠形优化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
18 |
何义团;马朝臣;吕伟;于立国;魏名山;;径流式二级增压系统的喘振分析与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7年04期 |
19 |
李书奇;张俊跃;;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9年03期 |
20 |
赵斌;李绍斌;李秋实;周盛;;引气提升轴流压气机性能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2期 |
|
|
|
|
|
1 |
高山 张若萌;激扬动力[N];中国航空报;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