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机齐聚物DSB和TSB双光子吸收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研究

张良  
【摘要】: 本论文以fs激光脉冲为光源,光谱仪、CCD和ICCD为探测系统构建了双光子吸收截面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平台,分别运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和Z扫描技术测量具有D-π-D型结构、双光子吸收截面大、双光子荧光强和荧光量子效率高等特性的新型有机齐聚物1,4-di(4'-N,N-diphenylaminostyryl)benzene(DPA-DSB)和2,5,2',5'-tetra (4'-N,N-diphenylaminostyryl)biphenyl(DPA-TSB)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值。通过测量样品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得到了该类样品的荧光寿命及它们的能级结构等物理特性。 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中,对样品的线性吸收谱分析,样品在600nm-1200nm可能存在双光子吸收,所以用600nm-800nm的光激发样品以获得样品的双光子荧光。在激发波长为745nm时,样品DSB与TSB有最大的吸收截面分别为927GM和3288GM(1GM=1×10-50cm4s photon-1molecule-1),TSB为新合成的样品,在相同的摩尔浓度下,它的共轭链数是DPA-DSB的两倍,而吸收截面却是DSB的将近四倍,主要原因是,其三维鳞状给体取代了相应低聚物系统上的联苯生色团。为了验证双光子荧光法测得的样品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运用Z扫描测量技术,我们也得到了样品DSB和TSB在激发波长为800nm时分别为242GM和430GM。通过与双光子诱导荧光法测量的在800nm时样品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值相比较,结果符合的比较好。因此可以确定这两种样品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有望被用于激光上转换、光稳幅和光限幅和三维光存储等领域,尤其是双光子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术。 通过对样品进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测量研究,得到了了两种样品的荧光寿命和结构组分情况。对于DSB样品,从荧光光谱可发现其含有两组成分,短荧光寿命小于1ns,长荧光寿命为35ns;对于TSB样品,从其荧光光谱也同样发现含有两种组分,其短荧光寿命也小于1.0ns,长荧光寿命为20ns左右。这些表明此类有机齐聚物存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能级结构。此外,通过改变入射脉冲能量,得到了样品随入射脉冲能量改变时荧光峰值的变化规律,样品荧光的短波长峰高与长波长峰高差值随着入射脉冲能量的升高而变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涛,黄锦圣,张伟力,柴路,王清月,苏荫强;ZnSSe双光子吸收光电二极管的自相关器[J];光学学报;2003年02期
2 ;2004—2005年度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奖介绍[J];物理;2005年06期
3 吴杰颖,张居舟,施鹏飞,周虹屏;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黄亚萍,邓莉,王惠,林位株,王坚,梁兆熙;单羟基卟啉生色团聚合物三阶非线性特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潘传鹏,周明,刘立鹏,蔡兰,刘会霞,任乃飞,高传玉,王亚伟;双光子微加工技术与应用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4期
6 孙元红,赵珂,王传奎;多维树枝状有机分子的双光子吸收特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7 ;图片介绍[J];激光与红外;1973年09期
8 许武,张新夷,徐叙瑢;ZnS:Mn,Tm材料中Mn中心高激发态与Tm中心间的能量传递及温度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8年Z1期
9 陈国夫,A.芬琪,W.西拜特,W.斯利特;飞秒激光脉冲的生产与应用研究[J];光子学报;1987年03期
10 陆靖,范康年,LeeSoo-Ying;飞秒脉冲激发的动力学光谱理论——Ⅱ.解离反应的发射光谱[J];中国科学A辑;1997年11期
11 白光,罗山;Al_2O_3:Ti激光飞秒脉冲重复频率的稳定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8年03期
12 陈国夫,A·芬琪,W·西拜特,W·斯利特;19飞秒激光脉冲的产生与测量[J];光子学报;1988年01期
13 陈国夫;C.超短激光光源[J];光子学报;1989年03期
14 周达君;谢汉伟;余振新;;Ne原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实验测定[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15 雷虹,韦中超,王筱梅,方奇,汪河洲;三种新激光染料的双光子吸收荧光和上转换激射[J];中国激光;2001年08期
16 刘红平,尹淑慧,张建阳,姜波,王利,楼南泉;飞秒泵浦探测实验数据分析(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17 沈异凡;李万兴;普拉提·艾合买提;;Na(4D)+Na(3S)Na(4F)+Na(3S)碰撞能量转移截面[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5期
18 李云静,詹传郎,赵理曾,王夺元,卢振中,聂玉昕;几种新型有机分子的双光子吸收及光限幅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19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学术成就——用飞秒分光技术观察化学反应过渡状态的研究成果[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0 叶青;同步加速器产生飞秒X射线脉冲[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栋;徐海峰;金明星;刘福春;丁大军;;飞秒激光场中碘甲烷分子的解离电离竞争过程[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高;;采用较长脉宽双色场获得孤立阿秒脉冲[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达曼光栅的飞秒测量系列装置通过验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李庆;伏再喜;王莉;徐丽;吕良宏;张先燚;季学韩;崔执凤;;固体样品的飞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谷渝秋;焦春晔;周维民;陈豪;王光昶;温天舒;葛芳芳;刘红杰;黄文忠;尤永禄;何颖玲;温贤伦;;飞秒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自生磁场的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余文娟;任秋实;王成;;飞秒激光眼屈光手术[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顺利;赵元安;高鹏鹏;李大伟;贺洪波;邵建达;范正修;;纳秒激光表面改性对Ta_2O_5/SiO_2介质膜飞秒激光诱导损伤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赵全忠;林耿;邱建荣;;飞秒激光诱导透明材料折射率变化进展(英文)[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周斌;孙骐;徐翔;徐超;沈军;吴广明;唐伟星;倪星元;贾天卿;;石英和有机衬底上飞秒激光微加工引入微结构的工艺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黄方;;时间分辨荧光和单分子荧光在蛋白质生物物理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川;有机共轭体系的双光子荧光及激发态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杨;几类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冯燕;芴类双光子吸收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黄双;环噻吩类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晓婷;稠环芳香烃及氮杂环类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分子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洪亮;DMIT类材料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响应时间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何兴;多枝/链分子结构与双光子荧光特性关系的超快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朱维菊;长共轭基团取代功能性聚炔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白晋涛;全固态多波长飞秒激光产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10 周新;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有机齐聚物DSB和TSB双光子吸收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陈飞鹏;三苯胺和咔唑齐聚物光物理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鹏;双光子分子材料的光限幅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丽敏;推拉型分子双光子吸收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天赦;新型有机多枝发光分子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陈胜田;芳胺树枝状分子的制备与单/双光子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关星;NiNc(NCO)_4化合物单光子诱导激发态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国春;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双光子吸收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祁晓慧;几种有机双光子齐聚物的超快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雪月;含吡啶配体及配合物合成及性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基尧;高新区:“老九”当家 “飞秒”速度[N];东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永超;飞秒激光刀『飞』入中国内地[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汪玮玮;飞秒光电从创意到财富的飞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4 张科;德研制老花眼飞秒激光治疗设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通讯员  卢敬叁 记者  李凝;光学频率可以精确测量[N];科技日报;2006年
6 《中国物理学报》 供稿;飞秒激光测量纳米尺度超快物理过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德强;制造闪电 击落飞机[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蒋秀娟;飞秒激光术能否带来安全“新视界”?[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毛黎;科学家以飞秒速度“捕捉”分子运动[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新龙通讯员 蔡怡春;中科院打开微观观察世界之门[N];湖北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