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飞行模拟器是在地面上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和在地面上运动的一种仿真设备。与用真实飞机训练驾驶员、进行飞行试验相比,这种设备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和无污染性等特点。在飞行模拟器各个组成部分中,六自由度运动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计算机实时控制下可以提供六个自由度的瞬时过载动感。因此运动模拟系统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飞行模拟逼真度,而飞行模拟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是提高飞行模拟器运动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飞行模拟系统控制策略,设计出合理的控制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飞行模拟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飞行模拟器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特点和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本文采用矩阵和向量分析方法,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牛顿—欧拉方法、拉格朗日法对运动平台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达郎贝尔原理和等效力法建立了运动系统上平台力平衡方程,采用凯恩方法建立了运动平台任务工作空间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运动平台关节工作空间动力学方程,对通道间交联耦合进行了分类。建立了通道间加速度交联耦合评价指标,对飞行模拟试验样机通道间加速度交联耦合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运动平台结构设计和通道间交联耦合评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借鉴依据。
建立了六自由度运动系统单通道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单通道状态空间闭环数学模型和随机典范状态空间灰箱辨识模型,定义了模型参数辨识准则函数,建立了准则函数雅克比矩阵和梯度矩阵的数学模型。
本文设计了一种三维互不相关系统辨识激励信号发生器,对运动平台进行了闭环辨识试验。基于采集到的试验输入、输出数据对序列,采用基于LM准则函数寻优算法的预测误差法对各通道进行了模型参数辨识。在相同输入信号作用下,将状态空间辨识模型输出和实际系统输出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说明两者的拟合率高达70%以上,从而证明了模型参数辨识值的合理性。
本文依据飞行模拟器对其运动模拟系统运动性能的要求,对飞行模拟试验样机电控部分进行了改造。同时采用VC++语言结合RTX实时扩展系统设计了飞行模拟控制软件。依据飞行模拟试验样机控制系统设计指标要求,结合单通道辨识模型,利用定量反馈理论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QFT鲁棒控制器。按照控制系统设计指标要求,对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自由度QFT鲁棒控制器能够较好地补偿液压动力机构非对称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抑制通道间负载交联耦合的能力,对参数时变性和未建模动态特性具有强鲁棒性,满足了规定的设计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同时证明,本文设计的试验样机电控系统和控制软件是成功的,阐述的理论和观点是正确的,设计的模型辨识算法和控制器是合理可行的。
|
|
|
|
1 |
;祝贺运七-100模拟器正式交付使用[J];测控技术;1993年03期 |
2 |
;2005航模展[J];数字生活;2005年11期 |
3 |
许佩珍,王郁琴;用于空中攻击飞行模拟器的飞行与火控综合仿真技术[J];测控技术;1990年02期 |
4 |
马宇飞,周伯生;基于软件重用技术的飞行模拟器软件生成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5 |
李秀娟,余德义,龚华军;三轴飞行模拟转台实时控制软件的开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6 |
王述运;常江;林亚军;吕明;;基于CAN总线的飞行模拟器仪表仿真系统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徐世诚;一个用于工程开发的飞行模拟器[J];计算机仿真;1995年02期 |
8 |
刘兴堂,万少松,李小兵;飞行器运动模型的计算机辨识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1999年05期 |
9 |
吴东岩;范万岗;胡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飞行模拟器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7年11期 |
10 |
林以军;王鸣歌;范万岗;胡文;;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飞行模拟器逼真度评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2期 |
11 |
李秀萍;;心电信号的数学模型辨识[J];软件;1994年12期 |
12 |
杨灏泉,赵克定,吴盛林;飞行模拟器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的实验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6期 |
13 |
王金英;陈砾;;教学飞行仿真模拟器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6年07期 |
14 |
李翔;吴文海;曾鸣;周思羽;;激光投影系统在飞行模拟器上的应用[J];飞机设计;2009年04期 |
15 |
梁明;李猛;李博;;靶弹舵机模型辨识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0年03期 |
16 |
朱全民;非线性系统辨识[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4年06期 |
17 |
余德义,章焕文,李秀娟,周波,龚华军;FT型三轴飞行模拟转台的设计与实现[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7年02期 |
18 |
王鸿,高学军,刘乐星;智能内模控制器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9 |
李晓东;基于模型辨识的非线性连续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5期 |
20 |
刘长良,于希宁,姚万业,刘吉臻;基于遗传算法的火电厂热工过程模型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