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铬电镀装饰性铬新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得到的三种三价铬电镀体系:氯化物-氨基乙酸体系、氯化物-U体系及硫酸盐-草酸体系。
氯化物-氨基乙酸体系和氯化物-U体系主要以氯化铬为主盐,甲酸、乙酸、氨基乙酸或U为主要的络合剂,溴化物为稳定剂;研究发现,该两种体系镀液赫尔槽电压小、光亮范围宽、工作性能稳定、寿命长、分散能力好、覆盖能力佳、镀速稳定;镀层光亮、表面结晶细致均匀、与光亮镍结合力好、耐冲击性能佳、耐蚀性与六价铬相当。
硫酸盐-草酸体系主要以硫酸铬为主盐,甲酸、草酸、U为主要的络合剂、A为稳定剂,该体系在电镀过程中不产生氯气,不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该体系镀液光亮范围宽、工作性能稳定、寿命长、覆盖能力佳、镀速均匀;镀层光亮、表面结晶细致、与光亮镍层的结合力好、耐冲击性能佳、耐蚀的性较六价铬略差。
对不同体系的三价铬镀液进行阴极极化测试表明,乙酸等添加剂的加入会降低沉积过电势,有利于三价铬沉积反应的发生。
镀层形貌观察表明,氯化物-U体系得到的镀层为微裂纹结构,且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镀层微裂纹结构越明显,镀层表面晶粒尺寸增加;当沉积时间为20min时,镀层耐蚀性最佳,其原因可能是沉积20min时镀层表面单位面积微裂纹数最多的缘故。
首次采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法半定量地测定了U的加入可以抑制氯气析出;阳极极化测试表明,在氯化物体系中,氯气析出为阳极主反应;涂层阳极析氯的过电势小于石墨阳极,故涂层更容易析出氯气;使用石墨阳极时,U作为添加剂加入之后可以增加镀层的光亮性,增大析氯过电势,抑制氯气的析出。
|
|
|
|
1 |
郑剑;谢二伟;屠振密;李宁;;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新体系的研究[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2 |
郭崇武;赖奂汶;;新一代硫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3 |
李永彦;李宁;;三价铬电镀工艺的发展现状[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4 |
苗毅;黄旋;李家柱;;三价铬电镀现状及发展趋势[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
5 |
方达经;张业明;张斯宇;乔宇杰;林安;甘复兴;;铬(Ⅲ)-钴-磷合金电镀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
6 |
王秋红;潘湛昌;胡光辉;肖楚民;古晓雁;;三价铬电镀铬镀层性能的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毛祖国;丁运虎;马爱华;管勇;何杰;;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
8 |
林安;李家柱;李保松;;清洁无害化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A];北京电镀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9 |
李保松;林安;;清洁无害化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
10 |
刘建平;胡耀红;詹益腾;赵国鹏;梁国柱;;三价铬电镀的研究与发展[A];2003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