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研究

李红梅  
【摘要】: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和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研究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体系,本论文从解决目前民族关系中不和谐因素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状研究,阐明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已经基本形成,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族关系;但这种和谐具有初步性的特点,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次,通过对民族关系中不和谐因素存在的原因分析,阐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不和谐因素存在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因。再次,提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若干对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事业,优化民族政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统筹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沈其荣;论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J];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3 杨鹤;在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J];大理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4 冶成云;;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切实构建和谐社会[J];攀登;2006年03期
5 李振锡;;《民族与民族关系》引言[J];世界民族;1981年S1期
6 宋孔翊;;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和谐社会的基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1期
7 曹清波;;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8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廖杨;;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曾少聪;;东南亚国家的民族问题——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为例[J];世界民族;2008年05期
11 金炳镐;张勇;苏杰;;“两个共同”的理论涵义[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2 王希恩;;论民族问题中的阶级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13 阿迪力·买买提;;论社会转型期的民族和谐问题[J];新西部;2007年03期
14 黄世君;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再认识[J];民族研究;1989年06期
15 陆锋,陆文俊;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6 龚锐;金燕;杨昌儒;;概念、方法与视野——贵州建省六百年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再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17 徐黎丽;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8 周健;试论广西当前的民族问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9 马洪苍;妥善化解民族问题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J];今日民族;2004年09期
20 常庆;民族因素对苏联改革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鸣;;次国家外交视角下的民族问题[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吴廷富;;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民族问题[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4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龚学增;;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6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左朝军;杨秀军;;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经验总结[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毛公宁;;对新疆“7·5”事件所反映出的有关问题的看法[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9 王有星;;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探析[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曹兴;;国内族际关系问题两种解决理念的分析——多民族关系问题能用“去政治化”解决吗?[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建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陈振国;和合生一:文化融合造就一体的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徐薇薇;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胡清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艳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张思民;防止我国民族冲突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执笔 郭正礼 杨永芳;巩固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N];宁夏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3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4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7 刘世军 张勇 马慧萍;对成功处置一起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事件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9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