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近现代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摘要】: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042)的子课题之一。
吉林市有着三百余年的建城史,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由封建古城发展而来的城市,并且被列为东北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881年吉林机器局的创办,揭开了吉林近代发展的序幕。历经百年沧桑,吉林由一个古老封闭的军事城镇发展为开放的现代化都市,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本文以城市布局、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内部结构的转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清末时期、民国时期、沦陷时期、解放初期、动荡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六个历史阶段的城市形态表现;概括了各个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古城形态、带状扩展形态、多区拼贴形态、南北并置发展形态、组团分布形态和整体网络化形态;对近现代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加以分析,总结出演变的过程规律,即近代时期的空间蔓延与空间跳跃特征,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城市发展速度不稳定特征和演变过程中城市功能复杂化与结构开放化特征;现代时期的城区拓展跳跃性特征,组团区块沿江生成特征和城市结构网络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影响吉林市城市形态演变的四大动力因素:特有自然山水环境的制约与引导;社会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政策规划的控制作用;城市代表性形态要素的促动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各个动力因素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发生机制。
在目前吉林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抓住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与动因,使规划者对未来城市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使城市规划更具有主动性,为吉林市的规划管理和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