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TiAl与TiC金属陶瓷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机理研究

曹健  
【摘要】: 金属与陶瓷的连接一直是连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常规的连接方法很难满足二者的连接要求。本文针对TiAl与TiC金属陶瓷,开展了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问题的研究。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连接中间层的成分优化,确定了采用粉末中间层时的接头极限尺寸,并对采用这种特殊连接方法时的界面结构和组织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及界面反应的作用规律。 中间层优化设计是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最根本的工作,主要包括中间层组元选择与成分确定两个方面。针对粉末体系与预热温度对绝热温度的影响进行计算,确定了适合TiAl与TiC金属陶瓷连接的粉末中间层成分为Ti(17-47%)、Al(13-25%)、C(4-12%)、Ni(28-54%)(wt.%)。解明了Ti-Al-C-Ni四元体系的反应机制,整体自蔓延反应首先由Al-Ni系反应引燃,而后引发Ti-C系反应。基于对燃烧速度的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求取了体系的表观激活能,并利用反应产物测试对反应机理分析进行了验证。冷壁效应是中间层自蔓延反应熄灭的主要原因,利用连接过程传热分析确定了中间层自蔓延反应熄灭的临界燃烧温度与速度,在考虑极限热损失情况下,确定了中间层与两侧母材的极限长度。 采用Ti-Al-C-Ni粉末中间层进行了TiAl与TiC金属陶瓷的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典型的接头界面层结构为:TiAl/TiAl3/(Al-Ni)+TiC/Ni-rich/ TiC-Ni。分析了采用粉末中间层时工艺参数对于连接过程的影响,发现电磁场辅助连接接头比电场辅助连接接头的致密度低,但是采用电场辅助连接时在接头处容易产生裂纹。对粉末粒度、连接压力、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本试验条件下,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为500MPa的预制坯压力、40MPa的连接压力、1050℃的连接温度、60min的保温时间,电场辅助连接,此时采用等摩尔比的TiAlCNi中间层能获得抗拉强度为128.1MPa的连接接头,断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层反应产物致密度是影响连接质量的主要原因。 研究了自蔓延反应辅助钎焊方法的界面结构和连接机理,基于体系热分析及反应产物孔隙率分析确定所需钎料量,针对TiAl自身及TiAl与TiC金属陶瓷的连接进行了试验。该方法利用中间层反应放热熔化钎料,液态钎料填充到中间层反应产物的孔隙中从而能明显的提高连接质量,可以将高温钎料的钎焊加热温度降至体系自蔓延反应引燃温度,同时提高接头的使用温度,该方向的深入研究对于自蔓延辅助连接技术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Al/Ni多层膜能够实现TiAl与TiC金属陶瓷的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连接接头中没有发现孔隙,典型的接头界面层结构为:TiAl/ TiAl+Ti_3Al+NiAl_2Ti/NiAl_2Ti/Ni_2AlTi/Ni_3(AlTi)/AlNi/AlNi_3/TiC-Ni。纳米压痕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TiC金属陶瓷侧出现的AlNi_3层是影响连接质量的主要原因。对纳米多层膜与微米多层膜的反应性能、反应产物以及连接接头界面结构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纳米多层膜能够获得更理想的连接质量。研究了采用纳米多层膜连接TiAl与TiC金属陶瓷时的温度分布,定量描述了中间层反应对于两侧母材的热作用,为多层膜在异种材料连接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凯旋;蒋阳;陈进;刘林;蔚腾飞;吴世强;;Mo含量对TiC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γ1 Phase in High Nb Containing TiAl-based Intermetallic Alloys[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付明杰;朱春雷;张继;;TiAl合金二次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娜;李周;袁华;许文勇;张勇;张国庆;;气雾化TiAl合金粉末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吉才;;TiAl金属间化合物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婷婷;孙彦波;刁浩岩;张迪;马凤梅;马朝利;;箔箔法制备连续SiC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非;陈玉勇;蔡一湘;孔凡涛;肖树龙;;β型γ-TiAl合金的制备及其反常屈服行为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昌霞;张小彬;韩付会;司家勇;张继;;γ-TiAl合金热工艺模拟及组织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毕秦岭;喇培清;刘维民;;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9 门日秀;王秀娟;王正;辛鸿;曹睿;;增压器TiAl合金涡轮超速失效模式下的断裂机理分析[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齐立春;李臻熙;曹京霞;黄旭;;TiAl合金中的TiB_2相生长形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志勇;TiAl基合金等离子表面渗铬及其抗氧化和耐磨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健;TiAl与TiC金属陶瓷自蔓延反应辅助扩散连接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柴丽华;快速凝固TiAl基合金的组织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柴丽华;快速凝固TiAl基合金的组织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鑫旺;γ-TiAl基合金液态置氢及其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叶喜葱;小型薄壁TiAl基合金件底注式真空吸铸技术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叶喜葱;小型薄壁TiAl基合金件底注式真空吸铸技术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浩;具有层片组织形态的TiAl基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少平;梯度金属陶瓷与金属电场辅助扩散连接的机理及界面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畅;TiAl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形成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洁;TiAl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质及理论机制的计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卢山;考虑晶界效应的近片层TiAl高温动态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徐顺有;Ti与TiAl_3反应烧结制备γ-TiAl基合金[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郭林林;Ti_2AlN/TiAl复合材料高温强度及变形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斌;高铌低钨硼钇TiAl合金的高温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雷;高铌+钨TiAl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蔺晓超;TiAl与C/C复合材料自蔓延反应辅助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杜立华;TiB+TiC+La_2O_3/γ-TiAl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曾敏;粉末冶金TiAl合金的包套轧制工艺及其热处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杨振文;C/SiC复合材料与TiAl合金的原位反应辅助钎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