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哈茨木霉Chit37基因与Thi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黄彩红  
【摘要】: 丝状土壤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作为一种优秀的生防因子具有广泛的作用谱,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从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其生防机理并挖掘生防相关新基因,本实验室以胶态几丁质为唯一碳源,构建哈茨木霉(T. harzianum)菌丝体时期诱导表达的cDNA文库并获得1,386条EST序列(序列号:DY761370~DY76292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2条新基因(几丁质酶基因Chit37和噻唑生物合成酶基因Thi4 ), GenBank序列接受号分别为DQ647957和DQ647956。 Chit37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含有几丁质酶18家族保守活性位点“FDGIDIDIE”,该基因家族因具有降解几丁质活性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海洋垃圾降解及资源的再生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新碱性几丁质酶基因Chit37的开发和研究将丰富基因资源,为高效工程菌的构建提供重要材料。Chit37基因原核表达优化条件为0.1mmol/L IPTG诱导培养8h,这一结果对于后续研究及大规模发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穿梭质粒pYES2实现基因Chit37在酿酒酵母(S. cerevisiae)H158中的外源表达,考虑到非翻译区域对表达产物的可能影响,使用两种目的片段Chit37-I(包含非翻译区的全长序列)和Chit37-II(只含有开放读码框序列);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Chit37-I在诱导后96h和108h表达量较高,而Chit37-II则在诱导后84h和96h mRNA转录水平较高。DNS法检测转化子发酵周期,当接种比例为1:100时CHIT37-I和CHIT37-II转化子的产酶高峰分别为第108h和96h,最适反应温度、pH值及底物浓度均为40℃、5.0及5%,CHIT37-II具有发酵周期短、酶活性高且对底物浓度适应范围广等特点而在大规模发酵生产中更具优势,对于非翻译区作用的探讨将有助于今后对Chit37基因的合理利用。 构建表达载体pPKTC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生防真菌哈茨木霉(T. harzianum)中,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Chit37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哈茨木霉基因组DNA中且都能够稳定遗传,转化子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对六种病原菌的拮抗能力由强至弱分别是核盘菌(S.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 solani)、尖镰孢菌(F. oxysporum)、齐整小核菌(S. rolfsii)、茄腐镰刀菌(F. moniliforme)、和灰霉病菌(B. cinerea)。这一结果说明CHIT37具有抗真菌活性并在哈茨木霉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化子可直接以菌剂形式应用于病害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并有助于促进生物防治的产业化进程。 Thi4基因与Thi4家族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基因家族的功能与逆境胁迫相关,作为维生素B1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而间接参与有机体新陈代谢,同时噻唑作为多种农药内核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Thi4基因的研究对生物法大量生产维生素B1、生物合成新型超高效农药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因原核表达优化条件为0.1mmol/L IPTG诱导4h;将基因构建到穿梭质粒pYES2上实现在酿酒酵母(S. cerevisiae)H158中的外源表达,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经半乳糖诱导转录表达,酵母高效工程菌株的构建为工业化生产酶制剂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丕钢,杨谦;哈茨木霉几丁质酶cDNA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2 王慧中,赵培洁,陈卫辉;哈茨木霉浅层液体培养最适pH值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3 王慧中,赵培洁,陈卫辉,许玄玉;哈茨木霉浅层液体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5年01期
4 陈卫辉,赵培洁,许炫玉,王慧中,单德芳;哈茨木霉液体培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黄有凯,罗曼,蒋立科,李江遐;哈茨木霉对水稻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5期
6 高兴喜,杨谦;根癌农杆菌介导的CryIA(b)基因在哈茨木霉菌中的转化[J];科学通报;2004年21期
7 于晓丹,张彩霞,吕淑霞,陈捷;哈茨木霉T-23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3期
8 刘梅,乔敏,徐同,张克勤;哈茨木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姚强,黄琰,陈冠军;产耐碱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的筛选及鉴定[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彩霞,于晓丹,李颖,吕淑霞,陈捷;链霉菌菌株A与哈茨木霉T-23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11 尹国良;王为民;沙莎;周琴;俞晓平;;哈茨木霉菌Tri10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2 袁艺,周隆义,汪宏喜,蒋立科,田胜尼,齐晖;离子注入哈茨木霉筛选高产促植物生长物质菌株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13 刘燕;杨谦;;哈茨木霉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4 黄彩红;杨谦;宋颖琦;;哈茨木霉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5 杨力明;杨谦;刘丕钢;王菁华;李森;;哈茨木霉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与特性分析[J];生物信息学;2007年04期
16 肖性龙,杨合同,夏贤志,徐砚珂,王玉萍;木霉菌的形态学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鉴定与分类[J];山东科学;2002年01期
17 王永东;蒋立科;李锋;;哈茨木霉发酵产物对玉米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8 朱双杰;董丽丽;;哈茨木霉T23对辣椒生长的影响及其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9 姚强,黄琰,陈冠军;哈茨木霉SDU3.87耐碱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3期
20 刘丕钢;杨谦;;哈茨木霉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怀;肖荣凤;张恒宇;朱育菁;刘波;;营养因素对哈茨木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培洁;李良;叶理勋;;哈茨木霉防治白术白绢病[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庄敬华;高增贵;陈捷;;哈茨木霉TA23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肖荣凤;刘波;史怀;张衡宇;朱育菁;;土传病害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及其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示踪[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梅云;谭丽华;王革;李天飞;刘开启;;哈茨木霉培养条件及对烟草疫霉生长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覃宏涛;肖晗;孙宗修;徐同;;哈茨木霉几丁质酶基因提高水稻抗病性研究[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梅;乔敏;徐同;张克勤;;哈茨木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程东美;黄江华;刘任;向梅梅;;哈茨木霉对几种花卉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双杰;张立付;高智谋;张胜利;;哈茨木霉TH-1菌株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鲁海菊;张中义;;甲霜灵锰锌和绿亨一号不同浓度单用和混用对哈茨木霉和辣椒疫霉的药效[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赫荣;生防木霉菌对土著根瘤菌固氮活性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杨力明;哈茨木霉几丁质酶V基因等克隆及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梅;利用生防木霉基因提高水稻抗病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魏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发酵液中对豇豆具促生活性物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黄彩红;哈茨木霉Chit37基因与Thi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刘燕;哈茨木霉生物防治相关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黄亚丽;农杆菌介导哈茨木霉转化系统优化及突变体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李敏;哈茨木霉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构建及其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戴富明;拟南芥与核盘菌互作及与核盘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相关的拟南芥突变体筛选[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甘瑜;哈茨木霉菌非水溶性葡聚糖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衡宇;植病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牛芳胜;哈茨木霉菌与5种杀菌剂联合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范丽莉;哈茨木霉rac基因的敲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曲连海;哈茨木霉T88 perg-22基因的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潘顺;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中Peptaibols类抗菌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活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6 吕晨;哈茨木霉Rac基因的过表达及其功能初步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范亮波;哈茨木霉菌Th-33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突变株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沙莎;哈茨木霉菌发酵液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及其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9 黄有凯;哈茨木霉促进植物生长的相关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牧;哈茨木霉MFS外派泵基因Thmfs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晓;喜 中药材生物农药研成 惜 成果转化有政策瓶颈[N];四川日报;2007年
2 孙永泰;植物病虫的无公害防治[N];陕西科技报;2007年
3 南京农业大学 王康才 唐晓清;玄参[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