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组织信息化过程中个体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叶磊  
【摘要】: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组织信息化的不成功乃至完全失败的比例依然很高,很多组织因此利润下滑,甚至破产。因此,影响信息化成功失败的因素研究是学界和企业界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际上学术界和企业界从个体和组织两个角度,以个体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组织信息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组织信息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四个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即技术接受使用统一理论(UTAUT)、预期证实理论(ECT)、权变理论(CT)、和创新扩散理论(DOI),并通过这些模型有效地辨识出了影响组织信息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体满意度的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模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成果对组织信息化的可操作性指导不足,不能指导信息化实践;二是已有模型主要集中在采纳阶段,对信息系统的准备阶段和持续使用阶段解释不足,而目前大部分的组织又恰恰处在持续使用阶段,亟需针对持续阶段的深入研究。三是现有研究割裂了信息化的整个过程,集中在信息化的某个环节,缺少从组织的信息化整体过程进行个体满意度的研究。针对这些不足,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模型进行分析、改进、再设计,具体研究如下: (1)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个体对组织信息化的作用包括个体的接受和认知情况。技术接受使用统一理论是研究个体接受情况的主要模型之一,该模型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模型进行总结和完善,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个体接受过程中满意度的因素。然而该模型对技术可用性等结构变量缺少规范化的可重用性定义,仅仅通过问卷来测度这些变量,使得研究成果的可重用性受到影响。此外,该模型的理论基础中包含了创新扩散理论,但是创新扩散理论并不研究个体对信息系统的接受过程,而是用于研究组织对信息系统的接受过程,这使得技术接受使用统一理论的理论价值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技术接受使用统一理论中的结构变量进行规范化定义,剔除不适用的理论基础,重新构建研究个体接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个体对自身技能要求的预期、个体对信息系统可用性的预期、个体对信息系统控制的预期、以及个体所受社会关系影响个体接受技术过程中的满意度。 (2)个体在对信息技术熟悉的过程中,对技术认知的增加会使得个体认知技术前后形成的对技术的预期出现落差。预期证实理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个体认知技术过程中影响个体满意度的主要工具,但预期证实理论模型的缺点也随着其广泛使用变得日益明显。一方面在于个体在持续使用阶段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加深,对技术的预期也在不断调整,而预期证实理论模型将个体对技术的预期视为静态对象,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制定出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措施。另一方面,个体对技术的预期包括对技术的预期(技术在工作上的帮助)和对技术的期望(技术在个人发展上的帮助),而预期证实理论模型将这二者视为一体,使得该模型出现一些逻辑矛盾的地方。本文通过引入时间参数,反应个体认知度的不断调整。并在双因素保健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个体对技术的期望,将原模型中的预期拆分为预期和期望两部分,完善了预期证实理论,避免了原模型的逻辑矛盾,使得影响因素更加具体,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推进措施。 (3)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在准备阶段,组织对信息系统的认知情况影响着个体满意度。权变理论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组织认知信息系统的因素,但众多的影响因素反而使得组织的信息化实践变得无所适从。此外,对众多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也缺少统一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已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利用网络分析法(ANP)的思想对影响因素进行重新研究,为组织在准备阶段,进行信息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4)在持续使用阶段,组织接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研究影响个体满意度的主要理论是创新扩散理论。众多的研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做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组织认知过程类似,众多的影响因素使得组织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制定出顾此失彼的措施,为了解决某一个影响因素的问题,又使得另一个影响因素出现问题,比如为了缩短工期而经常加班,使得员工产生抱怨。本文以复杂系统的观点,通过多回路分析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转而分析组织接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影响个体满意度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组织在接受技术过程中的满意度受到推动方特点、员工特点和信息特点的影响,而组织特点并不能直接影响到满意度。 本文的研究成果从组织和个体的角度,分析了组织信息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对个体满意度的影响,完善了已有的理论研究模型,对组织进行信息化的过程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文杰;鞠晓峰;;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高学东;杜秀亭;董晓民;;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1期
3 朱治安;;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4 魏江;王铜安;;个体、群组、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1期
5 李春艳;肖国东;李春娟;;企业创新战略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梦俊;赵越岷;陈华平;;关于组织成员转移知识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1期
7 林春桃;苏宝财;叶乃兴;郑德勇;;福建乌龙茶的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福州消费者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9年06期
8 庄永耀;姚洁盛;王伟锋;刘岩;;影响昆明中小IT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9 杨树东;闵捷;沈其君;张晓;王福华;何建敏;;生育保险病种费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伟;;企业专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6期
11 孙瑞玲;崔维军;;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12 齐晓云;毕新华;于宝君;李川;;信息系统成功影响因素的阶段差异研究[J];软科学;2011年02期
13 吴林海;侯博;高申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3期
14 辜寄蓉;朱明仓;吴合镇;;重庆市房价与地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4期
15 鲁耀斌;徐红梅;;即时通讯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05期
16 郝文杰;鞠晓峰;;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17 赵骅;龙勇;刘贤凯;;技能型合作中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8 黄浩;刘鲁;王建军;;基于TAM的移动内容服务采纳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6期
19 杨智勇;覃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2期
20 胡健;李向阳;孙金花;;合作制造企业间关系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军;胡纪泽;吴成春;;分裂症患者家属照顾负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岩;侯忠伟;张文新;程学超;;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崔雪莲;;影响武汉市高中学生吸烟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张爱卿;;行为责任归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张首芳;;“结构方程模型”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邓波;胡辉;王尚;;团队导向下个人报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束辉;;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功能定位的再思考[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艳秋;周星;;质量安全认证与消费者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臧志彭;;如何提高公共部门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以江苏省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王磊生;熊承清;;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磊;组织信息化过程中个体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郝文杰;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蓝华;基于过程的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彭彦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友;电子商务成功实施的评价及要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6 辛冲;企业组织创新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张睿;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谭涛;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勤俭;用户接受移动商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2 肖国东;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江河;河北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安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邓朗;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晓辉;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于福凤;影响公司治理风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9 马夫侠;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俊哲;智力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立环;信息系统监理 为电子政务建设护航[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孙强 孟秀转;信息系统监理向何处去?[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记者 郭平;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将有规范可依[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王蔚 胡芳;上海建设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N];科技日报;2006年
5 孙书博;信息系统扮演外资药店重要角色[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记者 杨乐;蔬菜质量安全又上新台阶[N];南宁日报;2007年
7 王春华;金网五矿整合华锑信息系统[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高剑;良好的目的需要良好的手段匹配[N];东莞日报;2008年
9 记者 于岫 通讯员 范文跃;滁州市质监局举办“执法督察信息系统”培训[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10 何东 黄华;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框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