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旋转电磁效应的循环水系统抑垢缓蚀机制研究

张鹏  
【摘要】: 从电机损耗与温升的反问题出发,利用电磁理论将输入的能量充分、有效地转换为热能,即将“损耗”转化为有效热能输出的动态电磁感应加热方法,构成高热效率的环保型旋转电磁热机,通过调节励磁绕组的电磁参数可以对旋转电磁场进行控制。利用可控电磁场对水媒质产生磁化效应,可以实现抑垢缓蚀。 在充分分析电机运行过程损耗的基础上,介绍了旋转电磁效应的技术实施以及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转速和铁心长度等因素对致热效率以及磁场分布等的影响。利用旋转电磁热机进行了致热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热机致热效果明显,并且使水媒质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水质变化机理主要是旋转电磁效应导致水中氢键断裂。当水的温升速度较快时,水质变化主要是温度引起;而在升温缓慢或无温度变化时,则以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协同作用为主。 热循环系统的工程应用表明,旋转电磁效应的抑垢效果良好,并且长时间运行后具有明显的降浊降硬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RD等方法研究了水垢样的形貌及成分,分析了旋转电磁效应的抑垢机理,主要是旋转电磁效应一方面改变了水媒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影响了碳酸钙结晶过程,水垢样主要为霰石碳酸钙晶型,而蒸汽锅炉水垢样表面则主要为方解石碳酸钙晶型。 采用失重法对热循环系统用45钢和紫铜进行热流动腐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腐蚀过程的持续进行,45钢的腐蚀速度先下降后上升,紫铜的腐蚀速度下降,随后趋于平缓。成分分析表明,45钢和紫铜试样主要为基体及其氧化物。开始阶段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减缓了腐蚀,随着氧化膜的脱落与溶解,腐蚀继续进行。通过试样表面腐蚀二维和三维形貌可以看出,45钢流过腐蚀过程为剥层腐蚀,紫铜流动腐蚀过程为孔蚀。 采用电化学腐蚀实验研究了45钢和紫铜在旋转电磁处理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机理。极化曲线测试表明,旋转电磁效应对45钢和紫铜的缓蚀效率分别为16.66%和89.14%。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在旋转电磁处理海水中电化学腐蚀后试样表面比在3.5%NaCl溶液和人工海水中的试样要致密。成分分析表明,45钢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有Fe_2O_3、Fe_3O_4和FeCl_2·6H_2O,紫铜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有Cu_2O和CuCl_2。旋转电磁处理使溶液的溶解氧能力增强,使金属更容易地发生氧腐蚀,形成表面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的继续腐蚀。 基于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分析了腐蚀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液相传质过程。对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双电层电容量进行了理论计算以及实验分析。根据腐蚀过程表面状态变化,基于高斯滤波建立了电极表面双电层基准面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流动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真实的双电层吸附面积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霍尔元件钳形直流电流表[J];造船技术;1974年03期
2 殷建成;抗电磁效应的地空导弹电气系统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1997年06期
3 杨应平;激光针灸的电磁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史丽萍;王立晶;赵月容;;压电效应与电磁效应的相似性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年04期
5 陈亚洲;丁潇;陈嵩;;超宽带电磁脉冲对无线电引信辐照效应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刘正启;水工建筑物金属构件表面防锈处理方法[J];水利水电快报;1994年14期
7 碟恋花;;众议院[J];飞碟探索;2009年04期
8 檀朝彬;易建政;刘斌;;某型火箭弹电点火系统雷电辐照效应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吴魏霞;杨少波;张明长;;对霍尔效应测量磁场实验的方法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0年04期
10 张崎;黄松高;方重华;温定娥;;舰船平台腔体电磁效应成因分析[J];船海工程;2010年03期
11 檀朝彬;易建政;周星;;某型火箭弹电点火系统雷电辐照效应研究[J];火工品;2006年01期
12 向振宇;谭志良;;天线耦合干扰对系统电磁效应的电磁拓扑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13 朱林剑;高文泉;赵兴;包海涛;杨卫化;;超磁致伸缩谐波电动机控制系统研究[J];微特电机;2009年11期
14 谈满秋,丁继烈,李广生,单亚农,肖成馨;HL-1装置等离子体破裂的电磁效应[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0年04期
15 蒲杰;罗二平;周龙甫;胡兴斌;;微电脑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6 安霆;刘尚合;孙国至;张勇强;;某型装备的UWB电磁脉冲效应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年11期
17 张崎;侯冬云;喻菁;温定娥;;舰船平台腔体电磁效应的控制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06期
18 张晓飞;;船舶雷击防护设施介绍[J];航海技术;2009年S1期
19 马世麟,谭文锋,白象忠,赵玉红;洛仑兹力的应力应变效应[J];燕山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0 于洋;李宝宽;杨刚;;钢连铸电磁搅拌工艺中流场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岳明;曹明富;;地震本质是一种电磁效应[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谷励;栾松;;面状红外辐射加热源特异性问题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小鹏;梁伟;麦汉超;;电磁复合材料层合板自由振动的三维解[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玉宝;王磊;;基于振动过程的机电换能器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永辉;吴文荣;;固态脉冲发射机电磁效应分析与仿真[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杨应平;陈五高;;激光针灸机理研究[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邹祖全;何烁杰;寇松姿;谢明念;李任植;;外部电磁场引起的成骨细胞内[Ca~(2+)]增加的实时观察[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林宗忠;;反射疗法防治高血压机理探讨[A];2002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9 昌彦君;黄力军;罗延钟;;时间谱电阻率法可行性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曹春国;;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钰如;甚高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中电磁效应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梁文艳;杀灭和降解水中藻细胞与藻毒素的电磁效应[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徐凯军;2.5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史丽萍;多次压电效应探析及在传感执行器上的应用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建平;带地形的三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广茂;带地形的复电阻率2.5维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范翠松;基于有限元法的复电阻率正反演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8 韩海波;磁场对反渗透海水淡化中传质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菊梅;舰船阴极保护电磁效应数值模拟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彭淼;考虑电磁效应的时间域谱激电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肖丽君;舰船阴极保护电磁效应数值模拟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车艳秋;Hodgkin-Huxley模型的分岔与混沌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5 魏晓东;高空核爆炸电磁效应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李孔望;载流分子线的光学性质[D];安徽大学;2007年
7 王亮;考虑电磁耦合效应的频谱激电三维正演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叶庆华;双频道激电和伪随机三频激电的三维正演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8年
9 徐爱军;传统艾灸、电子灸与激光针灸对脑中风疗效的对比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10 江亮;压电材料多次压电效应理论模型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福;第四军医大研制成功“多功能治疗康复仪”[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李媛;首都机场轨道线开始铺轨[N];建筑时报;2007年
3 大连 邵观杰;HK·ESWL-108A型医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原理与维修[N];电子报;2006年
4 ;接线员[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和鹏;别被响应时间“晃”了[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6 徐端哲;小电机亟待扭转依赖进口局面[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记者  徐瑞哲;自主研发高端小电机[N];解放日报;2006年
8 龚开国;台军飞行员怕上天[N];中国国防报;2003年
9 记者 涂露芳;首都机场快速轨道全面动工[N];北京日报;2006年
10 陈家光;复杂电磁环境应当怎样看[N];中国国防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