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卫星适配器结构振动主被动控制方法研究

王威远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航空航天、机械、建筑、船舶等众多领域的飞速发展,结构的大型化、柔性化趋势日益显著,由之而来的结构振动破坏、失效以及干扰等问题已经成为工程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之一。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是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航天工程中的卫星适配器多采用金属锥壳结构,该结构本身的阻尼特性较差,无法有效控制发射过程中的振动载荷对卫星结构的影响。此外,截顶锥壳结构也是其他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薄壁承载结构,发动机喷嘴、连接单元、各种适配器以及整流罩外壳等都可以看作锥壳结构。对这一类结构的振动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某卫星适配器锥壳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结构的振动控制为目标进行了理论推导、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工作。 首先,从控制器是否需要外界能量输入角度,振动控制可以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两类。本文中的结构振动的被动控制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通过两自由度简化模型分析了各个系统参数对结构隔振效能的影响;2、采用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对卫星适配器截顶锥壳模型进行结构改进,并用等效法进行了建模计算;3、应用模态应变能法对附加约束阻尼层的铝制适配器截顶锥壳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后面两部分计算所得到的动力学特性与未改进的铝制卫星适配器锥壳模型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证明文中卫星适配器结构改进方案的优越性。 其次,本文中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主要围绕压电智能结构的应用展开。在系统建模方面,通过利用四节点Mindlin层合板单元进行有限元建模过程的推导,对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压电结构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一类方法难以对复杂压电结构进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的等效建模方法:即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Patran/Nastran)导出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然后根据弹性力学和压电方程,得到压电结构的作动方程;最后将压电元件的作动力等效为载荷边界条件加入动力学方程中完成建模。该方法是一种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机辅助建模(Computer Aided Modeling)方法,是进行复杂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主动控制研究最为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等效法建模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第三,基于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利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对卫星适配器模型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该方法是目前结构振动控制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够使复杂结构的控制器设计得到简化。在控制律方面则主要针对比例反馈控制和LQR最优控制进行了控制器设计。从结构振动控制效果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结构的振动,而LQR控制具有更高的控制效率。 本文还对卫星适配器模型振动主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模态阻尼比最大化的优化准则。优化过程中采用了累积法进行优化计算。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优化后的作动器布置能够获得最佳的阻尼特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振动。 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测试实验来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利用LMS系统对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卫星适配器模型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结果与前文中的相关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应用振动台实验对上述模型的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了测试,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卫星适配器结构具有良好的隔振效能;基于MATLAB软件中的xPC实时控制平台,利用压电作动器对锥壳结构的低频振动进行了控制,控制前后的结果对比证明了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威远;王聪;邹振祝;;含有粘贴式压电作动器的锥壳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英文)[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沈德洲;;压电悬臂板的自振及振动控制[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3 吕胜利;姚磊江;童小燕;;复合材料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7年02期
4 杨拥民,张华,胡政;正位置反馈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实验[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5 刘天雄;林益明;王明宇;柴洪友;华宏星;;航天器振动控制技术进展[J];宇航学报;2008年01期
6 冯继航;屈文忠;肖黎;;压电材料兰姆波方法在薄板损伤检测中的数值仿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4期
7 林志;刘正兴;;弹性基础梁振动的负电容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贺江平;钟发春;;基于压电效应的减振技术和阻尼材料[J];振动与冲击;2005年04期
9 邢峰;张让辉;王敦富;支晓华;;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10 王锋;唐国金;李道奎;;带刚性基柔性附件振动鲁棒控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年01期
11 唐永杰,胡选利,戴德沛;振动主动阻尼控制的理论原理及控制策略[J];振动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12 黄国权;王铁桩;;压电智能板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振动控制(Ⅱ)——压电智能板振动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09期
13 王玉春;吴磊;戴志勇;代华;;基于能量准则的压电悬臂梁振动控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4 刘美娥;余音;胡毓仁;;船舶智能结构压电分析Patran/Nastran开发及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2期
15 高蕉,阎石,周光宇;智能材料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J];山西建筑;2005年20期
16 吴磊;王建国;;各种支撑压电智能板的LQR振动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17 胡卫兵;王骏涛;;压电摩擦阻尼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及控制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年02期
18 刘玮;闫铂;刘英同;;具有压电元件功能梯度梁的振动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1期
19 郑玲;王宜;谢熔炉;;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振动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0 孔繁森;刘鹏;刘春颖;;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镗削振动主动控制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陈浩然;;压电作动器对热变形层合板形状修复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2 李勇;孙东昌;;挠性压电智能板的建模和振动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王新民;李勇;;压电材料异位配置和控制的联合优化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刘俊俏;;SH波对压电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中裂纹的散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刘美娥;余音;张冬梅;;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分析Patran/Nastran开发[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陈永富;刘俊卿;;压电矩形板的振动分析及主动控制[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杨枫;李杰;薛伟辰;;压电智能梁振动控制研究进展[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薛素铎;周乾;董军辉;曹资;;振动控制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张克明;刘冬青;;微/纳米ZnO薄膜的压电行为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永波;石志飞;;梯度功能材料悬臂梁受线性分布载荷作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远;卫星适配器结构振动主被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操卫忠;微态电弹性理论及其在压电材料微尺度计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群;压电功能材料的断裂理论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4 赵国忠;压电材料结构优化控制方法及结构屈曲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刘利军;转动ACLD悬臂板的动力学建模及振动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小兵;热机电耦合压电智能薄板结构不确定性及其H_∞振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戴隆超;压电材料界面和断裂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沈辉;基于压电材料的振动能量回收电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苏超;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拱坝优化设计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李鹏;多跳蜂窝混合网络基站设置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压电智能结构对桥梁的振动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吴印泽;挠性体振动控制中传感器/致动器位置的优化配置[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吕根贵;硬盘悬臂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吴磊;压电智能板振动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琦;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板的形状控制及其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立州;压电摩擦阻尼器本构模型的分析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宁淑荣;采用压电材料的振动主动控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8 刘志臻;波吸收器在挠性空间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王建国;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荣娟;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 张同俊;定时关断的交流电源适配器[N];电子报;2002年
2 佟乐;LSI牵手IBM System x[N];网络世界;2008年
3 王竹青;只要10元钱 自制DC外接电源适配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福建 柳坚;巧解主板和红外适配器不兼容[N];电脑报;2005年
5 帝戎;索尼开创数码影像记录新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成彪;当鸡蛋都放进了一只筐里[N];中国工业报;2004年
7 斯覃;思科发布Cisco ATA 186适配器[N];通信产业报;2001年
8 ;朗科推出优盘适配器解决工控领域移动存储难题[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李;美国网件(NETGEAR)发布802.11g无线适配器组网更灵活[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河北 高延恒;用红外适配器玩转带红外端口手机[N];电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