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钛合金与不锈钢真空热轧形变连接机理研究

赵东升  
【摘要】: 钛合金和不锈钢的熔点高、线膨胀系数差异大,焊接时会形成较大的焊接应力,而且在高温下容易反应形成硬度高、脆性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脆化,所以连接很困难。本文采用真空热轧形变连接的方法成功实现了TC4钛合金与0Cr18Ni10Ti不锈钢的高强度的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EPMA、纳米压痕等对接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对真空热轧形变连接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焊接接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 钛合金与不锈钢直接真空热轧连接时,焊接温度800℃时连接界面存在未连接的空隙;焊接温度900℃时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尤其是富Cr层在连接界面处形成并导致接头脆化;当焊接温度低于或等于750℃,高于或等于950℃时,钛合金与不锈钢未能形成连接。当焊接温度850℃,压缩率20%时,钛合金与不锈钢直接真空热轧连接接头连接强度达到最大值77.33MPa。 用铜作为中间层材料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连接。铜中间层能够完全阻隔母材之间的扩散,连接界面处没有Fe-Ti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不锈钢与铜的连接界面为无规则的镶嵌式结构,没有明显的反应层或扩散层。铜与钛合金的连接界面形成了脆性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层,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其体积分数增大,接头连接强度随之降低。拉伸试样均断裂于金属间化合物层之间或金属间化合物层与铜之间。连接界面扩散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焊接温度,压缩率对其影响不大。当焊接温度780℃,压缩率20%时接头连接强度达到最大值343MPa。 采用镍中间层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真空热轧连接。镍能够完全阻隔母材之间的扩散,连接界面处没有Fe-Ti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不锈钢与镍的连接界面为无规则的镶嵌式结构,没有明显的反应层或扩散层形成。镍与钛合金的连接界面由机械咬合层和扩散层组成。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脆化,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金属间化合物的体积分数增大,接头连接强度随之降低,试样均断裂于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层之间或金属间化合物层和镍之间。连接界面扩散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焊接温度,压缩率对其影响不大。当焊接温度760℃,压缩率20%时接头连接强度达到最大值440.1MPa。 采用铌作为中间层材料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真空热轧连接。铌中间层能够完全阻隔母材之间的扩散,连接界面处没有Fe-Ti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不锈钢与铌的连接界面处反应层的厚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接头连接强度随之降低。铌与钛合金的连接界面的固溶体层的厚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连接界面扩散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焊接温度,压缩率对其影响不大。当焊接温度800℃,压缩率25%时接头连接强度达到最大值430MPa。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异种材料热轧连接过程的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材料连接表面扩展形成新生表面,连接表面之间发生了相对滑移,使得界面之间产生轧制方向上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连接材料表面氧化膜和其它杂质破除并露出新鲜材料表面,新鲜的材料相互接触形成连接,当采用软质中间层材料时连接表面之间的相对滑移程度增大。 对轧制连接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过程包括连接材料表面的接触、连接材料表面形成新生表面并发生相对滑移从而使得表面的氧化膜和其它杂质破除、新鲜的材料露出并接触实现连接、连接界面处的元素互扩散、连接界面的整体连接的形成这几个阶段。 进行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真空热轧过渡接头的TIG焊接试验。无中间层热轧连接过渡接头在TIG焊接时沿原连接界面开裂;采用铜中间层的过渡接头TIG焊接之后拉伸强度最高约为40.77MPa,Cu-TC4界面沿金属间化合物层开裂;采用镍中间层的过渡接头在TIG焊接之后拉伸强度最高可达431MPa,SS-Ni和Ni-TC4界面结构无明显变化;采用铌中间层的过渡接头TIG焊接之后拉伸强度最高可达421.6MPa,SS-Nb和Nb-TC4界面结构无明显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斌;盛光敏;黄家伟;周波;邱绍宇;李聪;;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接头断口分析[J];钢铁钒钛;2005年04期
2 刘永军;王敏;代军威;;钛合金与不锈钢的超塑性扩散连接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03期
3 张汇文;岳鑫;张九海;冯吉才;;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钎焊和扩散焊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焊接;2006年01期
4 赵东升;闫久春;王勇;杨士勤;;采用铜和铌复合中间层的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真空热轧焊接[J];焊接学报;2006年11期
5 陈立人;;国外连续管材料技术及其新进展[J];石油机械;2006年09期
6 席明哲;张永忠;涂义;石力开;金具涛;;激光快速成形316L不锈钢/镍基合金/Ti6A14V梯度材料[J];金属学报;2008年07期
7 周小玲;盛光敏;韩靖;颜婧;胡国雄;;表面自纳米化对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扩散焊接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09年01期
8 程挺宇;郑锋;薛为林;;钛-不锈钢异种金属焊接技术[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年02期
9 许贵芝;;不锈钢与钛合金异径转接管的焊接[J];焊管;2009年11期
10 叶雷;熊华平;李晓红;毛唯;程耀永;;结合钎焊和氩弧焊方法对钛合金/Nb/不锈钢接头的连接[J];航空材料学报;2008年02期
11 韩靖;;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接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1年01期
12 袁新建;盛光敏;秦斌;黄文展;;钛合金/镍箔/不锈钢脉冲加压扩散连接界面结构及接合强度[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9期
13 袁新建;盛光敏;秦斌;黄文展;;镍作中间层脉冲加压扩散连接钛合金与不锈钢[J];焊接学报;2008年09期
14 陈勇富;制造波纹管贮箱底板的TC_4钛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爆炸焊接[J];矿冶工程;1990年04期
15 陈明洁;徐道荣;;钛及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钎焊技术研究现状[J];现代焊接;2010年07期
16 杜渐;;钛合金的高效率高精度攻丝加工[J];工具技术;1993年01期
17 王利媛;胡晓琦;;钛合金和不锈钢连接技术进展研究[J];一重技术;2010年03期
18 周波,盛光敏,黄家伟,秦斌,邱绍宇,李聪;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纳米扩散焊接工艺探索[J];焊接技术;2004年01期
19 薛忠明 ,王奇娟 ,曲文卿 ,庄鸿寿;钛合金与不锈钢高频感应钎焊工艺试验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20 廖洪军,盛光敏,黄家伟,秦斌,邱少宇,李聪;钛合金-不锈钢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接头分析[J];钢铁钒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人;;国外连续管材料技术及其新进展[A];2006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长军;张敏;陈霞;常庆明;张诗昌;闫文青;王茂才;;金属医生的典型应用[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3 刘宝忠;;钛在日常生活品中的应用[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叶呈武;张绪虎;郎泽保;;钛合金激光沉积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现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护生;樊玉光;王金刚;陈朝达;;TA2在含HC1溶液冲蚀腐蚀行为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韩光臣;迟恩田;;电火花铣削钛合金加工工艺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跃飞;;阵列针状空心阴极放电钛合金表面合金化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江应栋;黄青松;;高温真空钛合金成形炉应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9 杨荣福;韩荣第;;车削TC-4钛合金时高速钢刀具磨损的试验研究[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摩擦磨损部分(Ⅰ)[C];1982年
10 李佐臣;;海洋开发、舰船用新型结构钛合金研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常太;钛合金及不锈钢椎弓根螺丝钉骨界面力学及组织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赵东升;钛合金与不锈钢真空热轧形变连接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陈长安;铝和不锈钢中氦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4 王连军;玻璃—陶瓷保护涂层的制备及在钛合金热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杜汉斌;钛合金激光焊接及其熔池流动场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张云琨;氢、氮化和热氧化对钛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李鑫;TC11钛合金的热态变形行为及其锻造工艺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何晓;含氢的新型钛合金的疲劳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卫中山;MEVVA离子注入钛合金抗疲劳制造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10 何博;钛合金表面热障涂层的制备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媛;Ni、Nb中间层钛合金与不锈钢真空热轧连接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毓轩;Zr含量对Ti-25Nb合金组织和弹性性能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年
3 郑韵哲;激光近形制造钛合金试件力学性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菊梅;能量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形貌及膜层/环氧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会群;金属Sc对钛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4年
6 秦妍梅;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层腐蚀及腐蚀磨损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邓炯;氮离子注入两种新型钛合金的表面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凤英;低成本氢化脱氢钛合金粉末的激光快速成形[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杨勇;细晶钛合金超塑性扩散连接的微观组织及元素扩散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曹建玲;钛合金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际;飞亚达钛合金航天表助力“神六”[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丁根;北美不锈钢市场可能出现供应过剩[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通讯员 张俊喜 记者 苏勇;太钢将大量生产铬系不锈钢[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国际不锈钢交易价持续上扬[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李成;民营不锈钢的发展前景[N];中国冶金报;2003年
6 ;“吸铁石”怎能辩别不锈钢的真伪[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7 刘魁;不锈钢为什么生锈 ?[N];中华建筑报;2005年
8 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专家组;不锈钢的分类和冶炼[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周辛立;第五届国际不锈钢展将于9月在沪举行[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蒋家华;镍价三月内跌去一半[N];中国证券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