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空间交会的轨道控制方法研究

程博  
【摘要】: 空间交会技术是空间技术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在载人航天、空间在轨服务和空间攻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本文以空间交会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空间交会的动力学建模、模型初始状态的扰动影响分析和空间交会的制导律设计等。 空间交会的动力学建模。首先总结了几种空间相对运动的描述形式,包括C-W方程、T-H方程、基于轨道要素偏差的动力学描述和状态转移矩阵描述的相对运动模型等,并分别给出了相对运动的解析表达形式,为交会制导律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准确和高效的动力学模型。最后给出了只考虑到带谐调和J2项的空间轨道地球非球形摄动模型。 模型初始状态的扰动影响分析。给出了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的概念,并介绍了自治系统流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推导了流的容积和散度的计算方法,说明了自治系统初始状态集合随时间的推演规律,并应用上述理论,分析了C-W系统的初始状态扰动随时间的传递特性。 空间交会的制导律设计。介绍了基于C-W方程解析解的二脉冲交会制导策略,其次还应用一种对引力二阶项进行部分修正后的相对运动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圆参考轨道上的交会制导方法,并且该方法还对交会初始速度脉冲进行了迭代优化。最后,在椭圆参考轨道相对运动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椭圆参考轨道的二脉冲交会制导策略。 此外,本文还给出了一种空间交会的非线性制导方法。该方法应用平均轨道根数的外推法结合瞬时轨道根数和平均轨道根数的解析转换关系,建立了一种包含地球非球形J2摄动项的轨道预报方法,用以对制导的终端误差进行估计,随后给出了可以实现精确交会的初始速度脉冲的迭代优化方法。 本文给出的数值仿真算例分别验证了相对运动模型和制导方法的精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园;和兴锁;李雪华;;航天器相对运动的运动学模型研究[J];飞行力学;2011年04期
2 周武;杨建;;航天之光耀童心——航天院士与平湖师生见面会侧记[J];太空探索;2011年09期
3 周英;闫野;谭丽芬;唐国金;;空间近程高速相对运动方程的状态转移矩阵[J];飞行力学;2011年04期
4 ;航天与航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1年08期
5 ;航天企业简讯[J];航天工业管理;2011年07期
6 黎克波;陈磊;白显宗;;拦截弹制导的微分几何建模[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9期
7 索阿娣;刘建安;南勇;;“天链”让中国步入天基测控时代[J];太空探索;2011年08期
8 崔彦凯;梁晓庚;贾晓洪;罗绪涛;;基于最小能量的空基反弹道导弹制导律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1年07期
9 周武;孙自法;;《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在京首发[J];太空探索;2011年09期
10 吴彤薇;杨永胜;;自适应滑模制导律仿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5期
11 ;中国成功发射第2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年04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解永春;;基于椭圆轨道的视线制导方法[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2 刘勇;徐世杰;;航天器相对轨道自主确定算法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车汝才;张洪华;;跟踪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追踪星相对轨道设计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郑立伟;荆武兴;张建英;;适用于大距离拦截场景的零控脱靶量计算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谢瑞强;姚郁;杨宝庆;郭健;;绕飞观测空间飞行器的轨道设计与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6 李俊峰;;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若干问题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俊峰;雪丹;;编队卫星相对运动描述方法综述[A];动力学与控制及航天应用[C];2008年
8 蒋方华;李俊峰;;椭圆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运动近似分析[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昊;解永春;吴宏鑫;;交会对接成像敏感器中目标标志器的相关问题研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亮;和兴锁;张娟;张亚峰;;空间拦截最优控制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雪康;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刘鲁华;航天器自主交会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钱山;在轨服务航天器相对测量及姿态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安雪滢;椭圆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动力学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罗成;近地轨道空间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郝继刚;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万婧;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孟云鹤;近地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龚胜平;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张治国;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动力学与控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鹤;航天器可达区域分析及摄动影响下相对运动精确轨道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长久;空间交会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及计算机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徐刚锋;空间交会对接中光学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邵珠法;高精度快速激光相位测距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贵明;空间交会对接运动模拟器线位移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田闯;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张万里;小型空间飞行器近距离追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陈静;空间飞行器交会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陈密密;用于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的相对测量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李晓杰;CEI在精密定轨中的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尹学宏 董英隼 记者 付毅飞;天链一号双星组网保障空间交会对接[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余建斌;我国将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N];人民日报;2011年
3 田兆运 张利文;天宫一号和神八下半年将升空并对接[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通讯员 宗兆盾 谢波 记者 付毅飞;准备对接:天宫一号建立倒飞姿态[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黄希;天宫一号承载梦想上九霄[N];中国航天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实现新跨越 再攀新高峰[N];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赵波;“天宫一号”将于2010年底发射[N];解放军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索阿娣 李冠礁 王娟;全新“长二F”踏上征程[N];中国航天报;2011年
9 记者 李宣良;“天宫一号”明年底发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记者 张建松;“太空之吻”几多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