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强化一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城镇对污水处理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虽然处理效果好,但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很难在小城镇普及使用。为了开发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的处理工艺,本课题提出了粉煤灰基混凝剂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潜流式人工湿地(CEPT-SSFW)的组合工艺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研究该系统对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
CEPT-SSFW系统在设计负荷下对COD去除率为85%~95%,对总磷的去除率在80%~90%。COD和总磷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而氨氮去除仅为10%。在40L/d、60L/d和80L/d三个流量下运行,总磷基本不受影响,COD随流量增大而升高,但低于二级标准,氨氮去除变化不明显。
通过基质对磷的吸附曲线实验表明,低浓度进水情况下,填料对磷有释放效应;在进水浓度超过0.6mg/L左右(临界点)之后会转为吸收磷。运行15个月后的填料性质发生变化,临界点降低到0.3mg/L,吸附能力会有提高。
湿地基质堵塞后处理效果会下降,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来进行恢复,恢复期15d。湿地恢复后COD平均出水浓度降低了约50%,总磷的出水浓度也降低到0.600mg/L以下。
湿地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氮,约占85%,其次是有机氮占10%~15%。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都很少。湿地的氮的去除主要受停留时间、DO、pH等因素影响。在在停留时间增加到5d、混凝剂投加量减少到0.8ml/L、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处理效率能提高到50%~60%,主要由二级湿地提供去除能力。后接砂滤柱对总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出水保持在0.100mg/L以下。对氨氮效果较低,平均能维持18.5%的去除率。
|
|
|
|
1 |
刘超翔,董春宏,李峰民,胡洪营,黄霞,施汉昌,钱易;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
2 |
杨敦,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
3 |
王文博;;海泡石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CODcr的研究[J];河南科技;2009年10期 |
4 |
陈哲;;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模型[J];北方环境;2011年10期 |
5 |
赵茜瑞;王琼;;采用人工合成湿地进行污水处理[J];建设科技;2006年11期 |
6 |
辛刚,蒋文举,金燕,谭钦文,刘成军;用神经网络辨识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
7 |
辛刚,蒋文举,金燕,谭钦文,刘成军;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BP神经网络建模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年02期 |
8 |
万玉山,张雁秋,邓喀中,胡风华;中小城市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
9 |
张为堂;许国仁;;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中污泥的活化研究[J];给水排水;2006年01期 |
10 |
汪秀华,唐文浩;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制胶废水小型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11 |
桂浩尧;刘晓东;段亚萍;;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1期 |
12 |
赵庆良;汤凤;李亚强;胡凯;;强化混凝—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城镇污水[J];建设科技;2007年19期 |
13 |
刘超翔,胡洪营,孟远航,黄霞,施汉昌,钱易;人工复合生态床的除污性能及流态[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
14 |
陈志传,包利先;污染河水的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药剂选型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2期 |
15 |
张春艳;韩宝平;王晓;;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的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
16 |
王龙;张真真;张百德;刘海军;;小城镇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05期 |
17 |
赵薇;张艳桥;;人工湿地在雨水处理与湖泊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1期 |
18 |
肖艳,叶旌,杨敦;Monod模型在潜流式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技术;2003年02期 |
19 |
周玉松;任福民;夏四清;许兆义;;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去除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5期 |
20 |
何毅;倪晋仁;汪严明;薛安;;人工神经网络在强化一级处理系统过程模拟与优化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8期 |
|